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让师生交往更富有诗意

——理学院举行本科生导师交流会

核心提示: 近日,理学院25位本科生导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柳晓珊)“面对同学们关于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更好地解答他们的疑惑”“我也很想和同学们多交流,但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尬聊,想知道其他老师怎么做的……”近日,理学院25位本科生导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学院党委书记涂俊才、院长谭佐军和师生们一同座谈。

为了让本科生导师近距离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几位学生代表首先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应化2101班刘相荣同学说,本科生导师经常和他们一起插花、打羽毛球,参加趣味运动会,给他了家人般的陪伴,他希望学院能多推出师生互动活动,多一些和导师接触了解的机会。信息2101班李欣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未来发展有多种选择,希望导师能帮助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光电2101班秦树蕾同学回忆说,刚进校时,自己的导师就经常和大家一起吃饭,带大家熟悉校园,在帮助自己适应大学生活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但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刚开设,自己对于未来发展还比较迷茫,希望导师能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方面多一些指导建议。

同学们的发言打开了导师们的话匣子,导师们动情地分享了师生之间的故事,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担任荟十603寝室应用化学专业导师的李俊老师第一个分享了他和同学们的故事。“我比较喜欢和同学们聊聊时政热点,同学们也比较感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大家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也能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他说,平时自己也会注重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生活的点滴中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丁鹿伟老师担任荟十620寝室信息专业的本科生导师,他回顾了自己定期和同学们见面交流、帮助大家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经历。他说,“亲其师方信其道”,本科生导师可以主动走入学生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师生间能更好地建立起信任感。

“有时候仅仅是聊天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如何帮助同学们解决上大学后目标不明确,内心焦虑迷茫的问题?”“同学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怎么办?”“预科生本科生导师要如何提供专业选择方面的指导?”“寝室有矛盾帮助同学们如何调节?”……面对部分导师提出的困惑,其他老师纷纷支招。李俊认为,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注重师生双向交流;刘思思则建议,学院要尽快完善本科生导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路径载体,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努力方向;马忠华指出,导师在和学生交流之前,要多“备课”,了解学生关注什么、有何困惑,有哪些可行的建议等,在一次次备课与交流活动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同时,导师也要注重和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如艺术馆、运动场等,在这些场景下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建立亲密关系。

理学院院长谭佐军谈到,寝室导师制是理学院的优良传统,也是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的关键基础,是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的有力举措。要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必须将过去寝室导师制的良好经验和学校本科生导师制新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探索实践具有理学传统和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第二,要提升育人能力,要走进同学们中间,认真了解同学们遇到的现实困难,并能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建议;第三是发挥本科生导师的师生比优势,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一对一”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成长方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力。

涂俊才在总结时指出,要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关键在“导”,体现在,一是做好个性化规划,本科生导师要传承学院寝室导师的传统,坚持“导思想,导操行,导规划,导学业”。“导”好规划,要根据个人志趣、人生经历等,关注学生的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规划建议。二是自身要定位明确,要区分本科生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等岗位的区别,突出“一对一”指导的精准性,更多着眼于个体的成长指导,同时加强与班主任、辅导员等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真正融入学生,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关系,不仅要给学生说,还要听学生讲,不仅要谈话,更要有对话,让师生之间的交往富有诗意,实现五育融通、三全育人、师生融乐、全面发展。

 审核:祝鑫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