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2022乡村振兴荆楚论坛在校举行

核心提示: 5月28日,2022乡村振兴荆楚论坛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与会代表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相约乡村振兴学术前沿,共绘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探讨荆楚“三农”未来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致辞

副校长青平致辞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陈志勇致辞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志勇讲话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讲话(通讯员 蒋朝常 摄)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讲话(通讯员 蒋朝常 摄)

论坛会场全景(学通社记者 王凌云 摄)

论坛会场全景(学通社记者 王凌云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可 学通社记者 肖嘉迅)农民富,国家富;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5月28日,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2年第二场暨2022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领导,全国各地和湖北省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学者,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题,围绕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脱贫成果、低收入群体增收、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共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次论坛分4个单元,共20个主题报告。

我校党委副书记廖济忠主持论坛开幕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志勇,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分别致辞,对此会议的重要意义表示肯定,期望会议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上取得成果。

青平谈到,过去一年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放眼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变革期,今年是乡村振兴荆楚行的2.0版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他指出,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乡村振兴中土地、科技、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青平期待在各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以时代为关照,以中国为关照,推动乡村振兴理论创新和制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解决传统性问题、关键性问题、创新性问题做出新的贡献。

陈志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要求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志勇谈到,湖北是农业大省、中国粮仓,坚决落实中央三农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他强调,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要找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工作要求,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

刘爱国指出,湖北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中国粮仓”之美誉,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版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二十条措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他谈到,湖北理论界、社科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武汉大学农村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政治学、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学为代表的农村特色学科群,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学术观点。他希望广大学者能够团结一心,围绕乡村振兴有关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推出更多成果,形成更大影响,为我省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合力打造华中乡土派的品牌,使之成为湖北最靓丽的学术名片。

刘爱国对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启动的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认为该行动在定点帮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他希望华中农业大学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湖北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奋发有为、大有作为,为推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主题报告单元(一)由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主持。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刘振伟从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战略视角,分享了他对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的看法。他强调,我国粮食生产从自给有余,到紧平衡,再到出现不小的缺口,这种状况还在演变。这是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保障粮食安全,尤其需要对耕地保护、种业振兴、价格机制、收购储备、流通加工、遏制浪费、质量安全、扶持政策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全面做出规范。

陈晓华聚焦“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命题,指出经济发展新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发展动能的新旧转换,对经济发展是如此,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增添新的动能,为实现宏伟目标加油、助力。他强调,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必须用新目标引领新发展,用新消费拉动新发展,用新要素助力新发展,用新体制激活新发展。

邓秀新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指出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产业,只有完成产业兴旺的前提,才能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在产业兴旺的过程中核心是科技,根本是人才,关键是市场,而组织则是保障。他针对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提出了项目与运行机制结合发展产品、产品选择过程中要掌握“一二三”原则、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在主题报告的其他单元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叶兴庆研究员、浙江大学李实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宋亚平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信凯教授、北京大学黄季焜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清华大学张红宇研究员、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中国社科院张晓山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敏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朱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建华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李谷成教授等17位学者,围绕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施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同与会学者开展深入研讨。

审核人:颜廷武

责任编辑:蒋朝常 游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