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校举办第二期教师沙龙和“社科+”面对面活动

核心提示: 5月5日下午,我校举办“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土地问题” 第二期教师沙龙和“社科+”面对面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静 王先显)5月5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土空间治理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交叉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科发院人文社科处、校科协秘书处联合主办,公共管理学院、园艺林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期教师沙龙和“社科+”活动在人文楼M221室举行。

活动特邀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刘耀林教授和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张安录教授与相关专业师生共探学科和人才发展路径。会议由公共管理学院曾晨教授主持,校党委书记高翅出席。

刘耀林老师解答问题

刘耀林教授分享交流

刘耀林教授以“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数字孪生技术思考”为题进行报告,从数字孪生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和未来的展望小结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成果分享。他提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数字孪生的基础是数据,核心是土地利用资源配置模型,而模型的关键是通过适宜的模型算法实现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交互映射。

张安录教授作报告

张安录教授作报告

张安录教授以“从有想法到有想法+有办法:土地资源管理发展”为题进行报告。他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之间存在着交织,知识体系尚不系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会面临着被替代的危险,但同时也有成长的空间。他表示,中国土地类相关学科受到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的学科背景、知识背景的深刻影响,还会继续分化、整合,分化是繁荣的标志,整合是成熟的标志。最后张安录寄语青年学者不仅要有办法,更要有想法,有想法又有办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成为“大家”。

与会人员就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艳芳教授以环境科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为例,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左成超副教授就“数字孪生与当前模型有何区别、数字孪生反映到复杂现实是否并非符合实情”与刘耀林教授进行深入探讨。柯新利教授就学科发展问题交流了自己的感悟,资源与环境学院王真教授和园艺林学学院刘文平副教授以自己从事的研究与土地的交叉融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高翅作总结点评。他指出,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发展不能坐而论道,要起而行之,社科学者应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体系,肩负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要立足于中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做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努力去创新学生-学术-学科一体发展体系;善于做学问就要做到“无中生有”,敢当人先,有志气有底气,做自己的东西;要创立学术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他希望年轻学者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在交叉研究方面要学会瞄准方向,通力合作。最后,他勉励师生为建设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大学而努力。他勉励参会师生:“今日立夏,万物生长,同学们要快速成长,努力吸收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成才,拼博出精彩,一起向未来!”

据悉,本次活动以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土地问题为主题,旨在促进新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引导师生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

审核人:曾晨 周向阳

责任编辑:蒋朝常 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