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师者】代明球:种黍育人——“展个性,尚自然”

核心提示: “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这既是对代明球所研究对象农作物玉米种植技巧的概括,也是他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始终崇尚的育人理念。他深信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之心,助学生结出卓越之果。

“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在2021年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评选会的现场,代明球教授引用了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的一句经典名言。

这既是对代明球所研究对象农作物玉米种植技巧的概括,也是他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始终崇尚的“展个性,尚自然”的育人理念。

2013年,刚刚完成康奈尔和耶鲁两所大学博士后工作的代明球,便毅然选择回国、回到母校工作,成为学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独立PI。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如何教好书、育好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开花结果’”成为时刻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

从接收第一个研究生时的小心翼翼,到实验室累计培养出17名硕士、13名博士和4名博士后的自信与坦然,时光见证了代明球作为研究生导师“十年磨一剑”的探索与坚守。

“教导有方”“风趣幽默”“有创意”“高质量”……这些词汇高频地出现在他的学生对导师印象的评价里。在同学们看来,代明球就是妥妥的“男神”导师。

“党员教师要始终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落花飞絮满江城”,2021年3月,江城武汉有着落英缤纷的唯美,但此时的代明球却无暇欣赏狮子山下的春景。

博士后彭文婷回忆道:“那段时间的代老师,每日教学科研之余近乎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所在党支部教师基金申报的工作当中。”一边,代明球忙着积极收集支部教师的基金申报信息统计汇总;另一边,他马不停蹄地联系安排基金论证会议。

这仅仅是他日常生活的片段之一。支部主题党日、红色导师、党员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国际会议……代明球总是以一名党员教师的身份忙碌在学院各项事务工作的第一线。

“无德无以为师”,在代明球看来,一名真正优秀的导师,一定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而党员教师,则更要在此基础上,“始终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除了学院事务,代明球还特别乐意和同学们面对面一起唠家常、谈理想。在学校的开学典礼、“教授红讲堂”“千问计划”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专家教授进中学”招生宣传等现场,总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

对于实验室的同学而言,总会时不时被代老师拉去共同聊一些时政大事。他们谈论的话题涵盖了中美贸易摩擦、疫情防控中西方差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粮食种业安全、伟大抗疫精神等等。

DSC_8224

代明球教授正在伏案工作(记者 川竹 摄)

DSC_8249

与同学们学术探讨(记者 川竹 摄)

与此同时,在Dai Lab一角,有这么一个两层的书架。除《中国玉米品种及其谱系》等专业书目外,《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实验室同学们课题组会上学党史讲党史的素材之一。“我希望能够通过与同学们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来强化对学生的正向正面引导”,谈及举办这些活动的初心,代明球这样讲到。

“做科研,就要顶天立地:顶天是研究大科学问题,立地是服务产业实践一线。”在去年学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座谈会上,代明球说道:“研究生导师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围绕国家、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围绕“提高玉米耐旱性、培育抗旱新品种”的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求,代明球带领着他的研究生们,一直走在科研“顶天立地”的道路上。

“看着在田间戴着草帽,穿着实验服工作的代老师,我才突然真切感受到做研究的巨大意义与价值。科学研究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从文章、文献、报告里走了出来,走到田间地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广袤的大地上扎根、生长、开花和结果。”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金娅回忆起2019年5月与代老师一起去鄂州种材料的场景,深情地讲到。

在代明球历届的学生中,既有Nature Biotechnology、PNAS、Genome Biology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第一作者,又有育成5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田间科学家”,还有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研发经理……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和应用型人才不断从代明球的实验室走出,走向更广袤的祖国大地。

“论文背后是无数次‘越洋电话’”

“除了组会,每周与每位研究生的单独交流是一定要有的”,在代明球课题组,每周一次的“Weekly Talk”已经成为组内约定俗成的习惯。

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在代明球实验室的学生何能回忆道:“刚开始,我们还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现在回过头看,正是通过每周一次的汇报交流,一次又一次与代老师探讨甚至观点交锋,一次又一次对文章细节的修改打磨,我们才真正学到了真知识、真技能和真本领,也真正理解了代老师的良苦用心。”

张卉是代明球课题组的一名博士生,她回忆起初入实验室的场景:“代老师当时亲自手把手教我怎么把玉米和拟南芥种子‘点’到土里;带我做原生质体转化实验;给我们拍小视频教我们用办公软件画图。”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代老师教我们画DNA双螺旋,我自认为画得很完美,可是老师给我的评语却是‘线条不够流畅’,让我哭笑不得,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代老师的‘处女座本质’。”

在张卉博士阶段的最后一年,其科研文章得以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发表,彼时,代明球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但他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从未停下。张卉说:“论文发表的背后,是与导师的‘无数个越洋电话’”。

代明球教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指导学生做实验

代明球教授在海南南繁基地

在海南南繁基地

与此同时,课题实验开展的整个过程,同学们总能看到代明球的身影。从实验材料播种,到浇水灌溉,再到干旱处理检测,他总会时刻关注着实验进程,不时给予同学们建议意见、提醒完善。

“代老师总是喜欢亲临现场,在玉米干旱处理灌溉时,他会手把手指导我们要确保每一盆材料都浇透;盆栽场里,越是极端天气,越能看到代老师在现场时刻关注玉米的生长,”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伍玺感慨到,“实验课题的快速推进,其实从来都离不开代老师的精益求精和孜孜教导”。

“努力并且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代明球回答学生孙霄鹏“希望学生应该拥有怎样品质”问题的答案。

对于孙霄鹏所做的生物信息领域,代明球并没有过多涉足,但他仍会和学生交流探讨。孙霄鹏说:“代老师会鼓励我多思考、多交流,保证主要逻辑没有偏离的情况下开展课题,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

正是因为代明球的充分信任与“放手”,孙霄鹏接到了他和其他2位实验室同学共同完成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文章被接收的消息。这将是我国玉米研究领域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文章,也将是我校为第一单位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文章。

微风轻拂,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静静伫立在那一方土地上。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代明球往往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在他的感召下,学生们的出勤率一直在重点实验室中位居前列。在代明球看来,“我只是简单想通过自己的勤奋,来影响更多学生能够更加努力。”

我们的心至今还是暖的

对于招收课题组学生,代明球似乎不喜欢给自己“添麻烦”。每年联系代明球老师想来读他研究生的学生并不少,但他却很少将招生名额用完,这让同学们颇感费解。

直到有学生问他,他才讲到:“我不想招太多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每位同学都得到精细与系统的指导”代明球一直如此,将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当作自己作为导师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关爱学生,肯定要放在首位”,在他看来,用心用情关爱学生,是每一位导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和神圣职责。

2020年初,何能与韩素文、孙霄鹏等数名学生因疫情滞留在海南南繁基地,当时身在海外的代明球坚持每天给每一位学生打一个电话,哪怕第一时间没有接通,也一定会让其他同学转接。

“那会儿代老师每天都给我们打上一通电话,关心大伙的生活与地里的材料。尽管我们一再申明不差钱,代老师依然时不时转来一些生活费,并告诉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身体,改善一下伙食,”何能回忆起那段时光,不禁说道:“我们的心,至今还是暖的。”

代明球教授邀请同学生一起到家里吃年夜饭

邀请同学们吃“年夜饭”

代明球教授课题组成员春游合影

师生春游合影(本文图片除标注外 由受访者提供)

在代明球的实验室,除却、科研达人,还有一些在其他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全校女子排球赛冠军、校科研英语决赛“优胜奖”、校三好研究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等。

在代明球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仅GPA要高,还要全面发展。“运动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代明球每年都会安排实验室的户外集体春游和秋游,毕业季安排东湖骑行,每周实验室也会组织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他还会经常和实验室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

对张卉而言,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代老师刚回国时,和我们一起坐公交、一起唱歌,很是一番特别的回忆;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有实验室每位同学生日时的小红包。”

2021年和今年年初,代明球为了让留校同学感受到团圆氛围,邀请了学生们除夕夜来家中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并给学生包贺岁红包。他同时会特意准备一个“橙”意满满的蛋糕,上面写着“心想事橙”,让同学们在离家数百公里外感受到家的年味儿。

谈到实验室未来目标,代明球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刚回华农时,想发表高质量文章,现在很快就要实现了;下一个五年,我们要争取在CNS上有所突破,培育抗旱玉米品种,真正将科研做到顶天立地;同时,还要为玉米科研培养一批优秀的PI。”

“成长在华农,亦扎根在华农”,从播理想之种、育学术之苗,到助学生全面成长,代明球深信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也以着他的仁爱之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结出卓越之果。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陈超奇 审核人 吴义生)

责任编辑:蒋朝常 尹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