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冬奥精神师生谈】殷平:让体育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核心提示: 在我校举办“狮子山杯”系列赛事之际,记者采访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殷平教授关于学习北京冬奥精神的感想和体会,共同营造“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人生”的体育育人氛围。

【编者按】日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讲话精神引起师生强烈共鸣和共情。如果把学习北京冬奥精神放在当下“狮子山杯”系列赛事为主的强化体育育人功能、繁荣学校体育文化的视域中来看,这样的精神学习更显弥足珍贵。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刊载部分师生学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精神的感想和体会,营造“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人生”的体育育人氛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自信,这份自信也为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鼓舞了士气、增添了底气。

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方面。我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句口号就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想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对个体而言,要将坚持体育锻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将运动当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校而言,可以将体育育人融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好体育运动的种子,帮助他们养成受益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MJ_00496

殷平老师(右一)踢球瞬间(戴壮 摄)

踢球是我从从大学生时起就在坚持的一项运动,来到华农工作后,因为喜欢踢球,我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加上校内体育设施十分完备,运动氛围也很浓厚,徐正华老师作为教师足球俱乐部队长,经常会规律性地组织活动,大家都很享受运动的乐趣。

体育锻炼对我而言是一项正反馈,这也是我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动力。一方面,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我强健了体魄,精力更加充沛,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体育锻炼,好比是给大脑“换个频道”。做科研就像爬山,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快速爬坡阶段,必然会有一些压力或者烦恼,这种情况下,运动可以帮助我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同时,在踢球的过程中也能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知不觉中就扩大了“朋友圈”。

体育在“五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体育之于人类的意义,在现代文明中越发凸显。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体育运动首先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师生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说是换了个场所进行沟通交流,在平等的、竞技性的交流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斗志,也能促进师生融乐。同时,球赛中不仅能展现个体的球技,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作为老师,以良好品行和体育礼仪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这比空洞的说教更为有效。

体育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以11人制的足球赛为例,踢足球就是Teamwork,缺少任何一个队员球队都无法正常运转,只有每个人都融入集体、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团队才能所向披靡。我们总能发现,那些能够很好地融入球队的人,在其他集体中也能很好地融入,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在融入团队的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还能磨练人的意志。我常对实验室的同学们说,不仅要学习科学家精神,也要学习体育精神。最近,我们在开展党支部学习时,一起回顾了冬奥会短道速滑女皇王濛的故事,她夺冠的时刻固然是振奋人心的,但她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体育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做科研也一样,每个科研工作者可能都会经历一段只有付出没有正反馈的漫长时光,唯有以勤奋刻苦的拼劲、迎难而上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劲和全力以赴的决心,方能攀上科研的高峰。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与科研有着相通之处。

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具有华农特色的体育文化,是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意。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全员运动,在坚持举办好“狮子山杯”系列体育赛事的同时,搭建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交流平台,常态化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院系之间经常性切磋交流,让“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人生”成为师生共识。其次,可以多举办一些师生联谊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走出寝室、教室和实验室,走向运动场,享受运动乐趣,促进师生融乐。再次,可以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全校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师生把体育精神转化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匡敏  审核:吴义生)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