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师者】谭文峰:身教言传 沃土情深

核心提示: 在谭文峰教授看来,“身教”重于“言传”,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只要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付出,就一定能培养好、成就好学生。而在学生看来,他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又是为人为学为事为师的“标杆”……

【编者按】日前,2021年度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和本科生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评选结果揭晓。参评的31位教师躬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一线,矢志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理念,令人难以忘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1位教师是全校教育教学一线老师的优秀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赋予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全新内涵。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刊登【师者】系列通讯稿,讲述他们导学导研导人生的故事,报道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礼赞他们为人为学为事为师的风范,赋能教书育人崇高事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DSC_5580

谭文峰教授与学生一起交流(记者 川竹 摄)

楼道里步履匆匆,讨论室中气氛热烈;实验室内泥土芬芳,办公室里幽兰飘香。书柜中,一本《沃土情深》格外醒目;书柜旁,师生正在一起查阅文献资料。

上课、谈心、改文章,如果一上午就是一段时间“切片”,那么谭文峰教授的日程表被“教书育人”满满占据……

在他看来,“身教”重于“言传”,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只要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付出,就一定能培养好、成就好学生。

而在学生看来,他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又是为人为学为事为师的“标杆”……

身教言传:“田间地头就是‘大课堂’”

雨水节气刚过,秭归县水田坝乡“亿元村”一片欣欣向荣,村合作社柑橘基地里,谭老师正带领几名研究生采样挖土、标记测量,遇到质地不同的土壤,他干脆蹲下来反复搓捏观察。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他说,“田间地头就是‘大课堂’,只有实地勘测了解第一手土壤样品才能让学生知道学问‘本真’的样子。”

“万物皆由土中生”,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谭老师研究的重点对象。22年以来,他带领一批批学生认识土壤、研究土壤,致力于“培养多学科复合型农业生态与环境领域创新人才”。

6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怎么才能培养成为复合人才?谭老师有自己的“小诀窍”:和学生“走近点”,想他们所想、干他们所干,同心、同向、同学、同行,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在同学们的印象里,谭老师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来到办公室,晚上11点多才关灯离开。除了既定的日程,他会去实验室看看、去自习室坐坐、去教研室走走,为同学们留下交流和探讨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814

果园采样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756

田间采样

DSC_5637

与同学们交流科研工作(记者 川竹 摄)

2021年5月中旬,第11届界面与污染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我校举办。临近会议召开前夕,谭老师带领同学们“整夜整夜地待在办公室筹划”,2020级硕士研究生段子豪说,老师这样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打动了自己……

但2020年国庆节对于段子豪来说却有些“小失落”——原本计划旅行的他要继续留校做实验。7点30不到,他来到实验室,在过道看到谭老师和梅唐英泽正在讨论课题,而自习室的师兄师姐也早早地端坐电脑前整理文献、处理数据,一瞬间,他特别感动:“谭老师非常勤奋刻苦,身体力行,我们没有不勤快的理由。”

和谭老师一起思考、一起探索的画面深深镌刻在段子豪记忆里。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试做meta分析,历时4个月,检索780篇文献、2007项数据,但分析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那种感觉是无助和沮丧的”,他回想到,谭老师觉察到他的情绪变化后第一时间找到他商量对策,“不要灰心,我们一起想办法”“有挑战才有乐趣”……鼓励的话语激励着段子豪最终完成了实验。

自那以后,每当段子豪遇见谭老师,总会想起《诗经》中的句子:“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谭老师是我学术的引路人”“他严谨而认真的科研笔记都值得我们学习”“他土壤采样的严谨态度让我们受益终身”……博士研究生梅唐英泽、杨正论这样评价导师对自己学术和人生的影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