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生科院:“红色导师”引领学子追光逐梦

核心提示: 在学校“党建质量提升源头工程”的引领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落实“红色导师”制,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引导教师党员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红色导师”们的引领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焕发出新气象。

一边是学识、阅历丰富的“老”党员,一边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95”后青年学子,他们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学校“党建质量提升源头工程”的引领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落实“红色导师”制,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引导教师党员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创新机制,深耕红色土壤

推进党建质量提升,机制创新是“先手棋”。

今年5月,学校启动“党建质量提升源头工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顺势而为,在既有的支部与科研团队“一体化设置”和“1+1”师生支部结对共建机制基础上,为每个党支部配备了一名“红色导师”。

“每学期,‘红色导师’至少要为同学们讲授一次专题党课,参与一次支部组织生活会,集中开展一次党性分析,与课题组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谈心谈话,让‘红色导师’成为优秀党员苗子的培养人、纾困解难的知心人、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范金凤细数着学院关于“红色导师”“四个一”的“硬”要求。

学院的倡导,已然成为“红色导师”们领航育人的行动指南。

2021年11月24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次特别的组会在张启发院士课题组进行着

“我们这一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研究?”……张启发院士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与欧阳亦聃教授、李旭老师及近40名研究生共话人生价值与青春选择。

如张启发院士团队这般将科研团队建设与党建相融合的故事,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常上演着。

走进殷平教授的实验室,凭窗的图书角格外醒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书籍,是同学们科研疲乏时增添动力的‘精神食粮’。除了在组会上学理论,殷平教授还特地在组内举办读书会,鼓励同学们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殷平教授实验室设置图书角

殷平教授实验室设置图书角

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研究生心中,不少同学至今对入学时“红色导师”李一博教授的一席话记忆犹新。

“不管生长的环境如何的艰辛,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悲观失望,只要它们收到春天的信号:内心的平静与渴望+他人的教导,任何困难都不能阻碍它们破土而出的信念。”新生见面会上,李一博教授将自己比作一粒种子,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勉励新生们激扬梦想、追求卓越。

 

李一博教授和同学们一同前往试验田播种

李一博教授和同学们一同在试验田播种后留影

不止于此,李一博教授也将这份“红色种子”种进了科研团队学子们的心中。

在李一博教授的实验室里,一张“小种子也有大梦想”的字画赫然醒目,遒劲有力的字体背后,映照着李一博教授的初心与梦想。

“把这幅字画挂在这里,就是希望以种子的精神激励大家,相信同学们经过知识的浇灌和风雨的洗礼后,能够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李一博老师说。

思想赋能,引领青春向党

“动人实践映照思想光芒,非凡时代见证卓越征程,从最初依托陈华癸院士农业微生物学科创建农业化学系,到生物技术中心的建成;从1994年学院成立,到如今拥有2个国家基地班、3个一流本科专业和生物学‘双一流’建设学科,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走过了27年的发展历程。就像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辉煌历程,生科院也是在一代代生科人‘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发展,作为每一名生科人,要牢记历史,不忘本来、开创未来。”2021年5月22日,孙明教授做客教授红讲堂,结合自身经历和党史、校史、院史故事,为二综第二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带来一堂生动的党课。

孙明教授为同学们上党课

孙明教授为同学们上党课

尽管交流已过去近半年,但孙明老师的话依然激荡心李文俊同学的心中。他说:“孙老师的报告,让我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明白了作为华农人为何无论身处何处都要‘勤读立耕,立己达人’,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奋斗种子。今后,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学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0月,在离华中农业大学11公里之外的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场生动的“实景党课”在此进行。

在“红色导师”严顺平教授的带领下,来自第一综合楼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们在此开展实践学习。纪念馆展厅里,翔实的史料数据、珍贵的文物手迹、生动的图片展陈,为师生们重现着辛亥革命的一幕幕。

严顺平带领参观辛亥革命馆

严顺平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支部成员张鉴同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珍贵的文物与详实的资料介绍仿佛带领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革命先辈们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伟大精神让我深受震撼,对我们而言,最好的纪念就是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用科研成果回报社会。”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11月,李英俊、赵述淼等“红色导师”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部分学生党员相约荧幕前,一同观看革命电影《长津湖》,影片中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令师生们潸然泪下。

从校史、院史“挖潜”到“联动式学习”,从“实景党课”到红色电影……在“红色导师”们带领下,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以“接地气”的方式走入了青年学子们心中,引领学子们一路追光。

耕读同行激扬青春梦想

“快,球传给我!”九月的傍晚,夕阳西下,西运动场篮球场上,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老师、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组成的四支队伍两两对决,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呐喊声,汇成秋日校园里欢快的交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齐乐杯”师生篮球赛现场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齐乐杯”师生篮球赛现场

运动场上的欢乐一幕,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共同体建设的缩影。长期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注重在“弘扬卓越文化、浓醇学术文化、涵育育人文化”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师生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与成长共同体。这种育人理念,也成为了生科院推进党建质量源头提升工程的重要指挥棒。

在学校拟南芥中心,时常能看到严顺平教授带领课题组党员义务维修实验仪器设备的身影。

在他看来,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导师眼中的这些“小事”,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

课题组研究生段磊磊说,在科研上,从事拟南芥基础研究工作的严老师时常会告诉大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甘于坐冷板凳,产出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生活中,他也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每个同学。课题组有位博士师兄对实验室试剂研发非常感兴趣,将来打算在试剂研发领域创业,得知他的情况后,严老师不仅鼓励他朝着研发国产高品质实验试剂方向努力,还为他介绍了相关企业指导其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老师也会想办法给他们安排勤工俭学。

在导师的影响下,今年,段磊磊加入了学校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学习,他说:“严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正直、善良、热情和担当,希望自己也能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成长为一名如导师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11月,外来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看到武汉市八部门发出合力围剿“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倡议后,生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赵毓教授“坐不住”了。她主动联系对接的学生党支部,为同学们带来“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科普宣讲,带领学院近50名师生深入校园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铲除与防治工作,并撰写科普文章号召全社会为守护国家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赵毓教授带领学生铲除校内“加拿大一枝黄花”

赵毓教授带领学生铲除校内“加拿大一枝黄花”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红色导师”赵毓的这份质朴初心,不经意间感染了一同实践的学子。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向依萌同学说:“作为一名生科学子,将所学的植物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感觉特别有意义,未来,我也希望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生态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为师生办实事、为社会办好事。”

不止于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还坚持以“教授红讲堂”引领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以“千问计划”激励学子们勇攀科学高峰,以“3H生科健康行动”系列文体活动促进师生齐乐共融……一位位“红色导师”,正如学子们成长路上的“催化剂”,激发着他们拿出更大魄力、更加主动地投身学习研究,向着强国梦砥砺前行。

今年11月,学院116位同学提交了入党申请,较往年同期增长11.58%。在“红色导师”们的引领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焕发出新气象。

(作者:南湖新闻网记者 匡敏 供图: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审核:和希顺)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