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高原珍稀鱼类的‘绝地逢生’”学术晚茶活动举行

核心提示: 12月20日下午,“高原珍稀鱼类的‘绝地逢生’”学术晚茶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

周琼答同学问 (2)

周琼教授与同学们交流高原珍稀鱼类(通讯员 蒋宁岩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姿沁)12月20日,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与水产学院水生动物医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举办的“高原珍稀鱼类的‘绝地逢生’”学术晚茶活动在校倍阅书店举行,水产学院周琼教授与40余名研究生一同探讨关于高原珍稀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的“那些事儿”。

“青藏高原地处‘世界屋脊’,具有丰富的土著、特有鱼类,它们完全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鱼类。”周琼向在场同学展示了在西藏当地捕捞到的土著鱼类照片。他谈到,西藏地形独特、水资源充沛,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土著鱼类正濒临灭绝。谈到这里,他感慨道:“作为一名鱼类科技工作者,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驱使着我去守护它们。”

西藏地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让土著珍稀鱼类在“苦寒之地”得以“逢生”,周琼和其他团队成员在珍稀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中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对西藏主要河流与湖泊开展渔业资源调查,针对资源量较低的土著鱼类进行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然后通过人工增殖放流补充鱼类种群资源。”周琼提到,相较于平原地区,保护高原珍稀鱼类的工作存在较多困难。鱼类在高原低温、缺氧的环境下,生长速度缓慢,对繁殖环境和条件要求较高。

同学提问 (4)

同学们向周琼教授提问(通讯员 蒋宁岩 摄

“增殖放流后鱼苗的存活率大概能有多高呢?”水产学院研究生田甜甜对于人工增殖放流的成效提出疑问。周琼表示:“鱼苗放流至激流水体中是很难精确计算其存活率的。由于鱼类是四处游动的,我们可以通过监测估算它们的存活率。”他介绍,科研人员一般采用人工标记放流技术,对放流群体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分析其在渔获物中的数量和比例,估算重捕率,从而评估其增殖效果。

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潘钰琛在活动结束后感叹:“听完周老师在高原上开展科研工作的经历,不仅增加了我对高原鱼类的兴趣,更让我由衷敬佩科研工作者身上那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

审核人:镇志勇

责任编辑:蒋朝常 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