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曹凑贵走进作物科学高端讲坛畅谈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

核心提示: 12月17日下午,国家教学名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凑贵教授走进作物科学高端讲坛,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以“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为主题作报告。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白泽静 熊攀攀)12月17日下午,国家教学名师、中国作物学会生态学会理事、湖北生态学会理事长、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凑贵教授走进作物科学高端讲坛,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以“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为主题作报告。

曹凑贵以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温度的变化为起点,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史。他谈到,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增加,导致了生物圈的温度持续升高,带来了一不可逆转的影响。相关问题随之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巴黎气候协定》等开展的系列措施纷纷对碳排放量做出了硬性要求。

曹凑贵表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各个碳协约国之间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义务界定。“减排者获益,超排者付费”的机制一方面能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碳的排放量。这在一定基础上有利于实现IPCC制定的关于205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的标准。他强调,实现碳中和需要考虑不同的领域,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土地利用、废物处理等,而无论何种方式技术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任人宰割。

“碳中和已经得到了全国137个国家的支持,各国发展进程也有很大的差异。”曹凑贵分享到,我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是“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并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碳排放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落实,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年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曹凑贵指出,“土地作为巨大的碳库”在碳中和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改善农业措施、提高农业技术则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例如增加土壤微生物因子,改善农艺栽培措施,资源重复利用都会降低碳的排放量。

曹凑贵结合当前研究工作谈及,“减投、减排、循环、增汇”被称作低碳稻作的4R技术是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他进一步阐述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是碳排放主要来源,高投入的化肥、农药都会增加碳排放量,而随着近年各种种植模式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碳排放逐渐减少,氮肥深施、秸秆还田、稻鸭虾共存、节水灌溉、旱作栽培等技术逐渐发展,通过改善技术、发展田间工程、改变物料配比、增加活性菌等方式来调节土壤成分,进而减少碳的排放量,也是低碳农业的重要方式。

曹凑贵还与现场师生针对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相关问题进行的深入交流。

审核人:李林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