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严建兵做客“科研梦工场”谈生物种业和交叉研究

核心提示: 12月3日下午,严建兵做客第13期“科研梦工场”,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与师生漫谈关于生物种业与交叉研究的思考。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彭雨格)12月3日下午,严建兵教授做客第13期“科研梦工场”,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与师生漫谈关于生物种业与交叉研究的思考。

报告伊始,严建兵从过去500年世界科技史、新一轮研究范式与学科发展兴替等角度分享了当前科技发展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严建兵谈到,当今新的科学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呼之欲出,科学和技术的驱动将带来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党和国家百年图强奋斗的基础上,我们要谋求新时代新发展;而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第四研究范式蓬勃兴起,改变了以往我们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式;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农学学科在需求、供给、发展、研究、应用、人才、模式等方面均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他强调,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要深刻思考,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要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严建兵分享了自己关于立足现在如何发展生物种业、展望未来如何解决蛋白需求的思考。他指出,生物育种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当下农业存在部分种子依赖国外、耕地不足和污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形成人才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严建兵谈到,当下的研究更加讲究学科交叉、知识体系融通,研究过程中团队力量更加重要。他以玉米产业、智慧养猪与正大食品产业链等为例,展开讲述了如何理解学科交叉。他指出,实现学科交叉需要产学研协同攻关,要有明确目标,以产业链为核心布局创新链;要改变科研方式,打造核心力量;要以洪山实验室建设等新型科研平台为抓手,实现国家、地方政府、学校、龙头企业等多方投入资源;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顶层设计。

“我们吃猪肉实际上是满足人类对蛋白的需求,但我们今天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展望未来如何解决蛋白需求,严建兵谈到,目前核心问题是能量转换非闭环且效率低下,现有的路径无法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他指出,当前的农业技术主要是提高现有耕地的蛋白生产效率,而未来我们需要进行重点突破的地方是如何不依赖现有的耕地生产蛋白。“从头设计新的作物满足未来个性化需求,利用微生物、真菌生产蛋白,人造替代蛋白,发展合成生物学等……这些未来会是我们的突破口。”严建兵说道,“生命科学发展趋势是认识生命、解析生命,最终合成生命。”

对于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严建兵表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要提速改革,二是团队建设要有新举措,产业链和创新链要相融合,要加速培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型“立地”人才、突出培养立足产业背后关键科学问题的“顶天”人才,布局极少数农业领域重大基础领域、争取0到1突破的一流人才。积极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技人才”成长梯队。

针对如何立足产业,开展一流科学研究,严建兵则提出,大家研究思路要转变,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要理解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每个团队和个人都应该明白,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才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只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才能支撑一流的科学研究。”

“我们在座的各位,要能做有情怀的老师、有担当的管理者、有梦想的科学家!”严建兵与在场的师生共勉。

审核人:赵希庆

责任编辑:彭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