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花木皆有情:姚家玲教授与新教师共话狮山兰芷

核心提示: 11月17日下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教授以“狮山草木辨识”为主题,与100余名新入职教师分享交流。

姚家玲教授介绍狮山兰芷(学通社记者 费颖轩 摄)

姚家玲教授介绍狮山兰芷(学通社记者 费颖轩 摄)

姚家玲教授为新入职教师赠书(学通社记者 刘郭钰 摄)

姚家玲教授为新入职教师赠书(学通社记者 刘郭钰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泽宽 胡芬芬)11月17日下午,以“狮山草木辨识”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会在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举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姚家玲将一个活力华农、诗意华农、人文华农展现在新入职教师眼前。

“今天,我分享的绝大部分植物都来自于这本书《狮山兰芷》,不仅介绍植物,也讲讲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一开始,作为《狮山兰芷》一书的主编,姚家玲老师讲述了编撰此书的初衷及历史。她回忆道,10年前,时任校长邓秀新院士提议编撰一本校园植物图册,既可为教学科研服务,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姚老师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激动地说到。她回忆,为了编撰此书,生科院、园林院的十几位老师组成编委会,老师们将编撰这本图集作为责任和义务,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希望从这所殿堂走出去的学子们、校友们,可以从校园的一草一木中找寻青春岁月的记忆和思念校园的印记。之后,经过3个寒来暑往,终于编撰成书,并取名《狮山兰芷》。

姚家玲说,《狮山兰芷》中的“兰芷”指香草,除有代指植物之意,更是借用屈原在《离骚》中用兰芷比喻君子芳洁的人格。她向新教师们说道:“20世纪50年代,学校院系合并迁址到狮子山,师生肩扛手拉,从种树绿化开始,一锹一镐地栽花种草,在荒山野湖间建设了一所全新的美丽大学。”两个多甲子以来,华农几辈学人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为奉献和服务社会,励精图治、勤苦奋斗,就如屈原笔下的兰芷,默默绽放,播撒芬芳。

“华农的校花是什么花?华农最美的花田打卡点在哪?在哪里能找到甜美的桑葚?七夕送的是玫瑰还是月季?”伴随着这样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姚家玲从早春绽放的玉兰讲到冬天清幽淡雅的梅花,生动且实用地介绍了校园的草木花果,将华农的春夏秋冬一一展现。

讲到春天时,姚家玲说“南湖边、山脚下,到处是春天,随处可见。老师们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多接触一下自然,是一种很治愈的体验。”在介绍夏日拼命生长的朴树和榉树时,姚老师回忆起狮子山广场的朴树和榉树成长的经过,感慨于亲眼看着树木长成大树,学生也毕业多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暗合了华农的教育理念。

“这个物种是广布种,祖国各地到处可见,但每次见到它我仍然有点小激动,因为在华农人心里,她是有故事的!”到了夏末秋初,姚家玲特别介绍了华农的校花—大金鸡菊,在谈到校花的历史由来时,她回忆道“自1955年华农迁往狮子山时,由一位名叫郭大会的老校工引种后,几十载寒暑,金鸡菊在狮子山、南湖边安了家。岁月老去,狮子山、南湖水不老,大金鸡菊依然花开烂漫!”

讲到冬天,姚家玲老师讲述了狮子山广场那一棵铁坚油杉的故事:“当时狮子山广场和逸夫楼还是一片闲置地,生长着很多树木。修建广场时,是众多老师联名要求将这棵树保存下来,这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那棵被保护起来的大树。”

分享最后,姚家玲为所有到场教师赠书签名,并祝福勉励新教师们:“人们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在华农待久了也会对华农的一草一木有感情,希望新老师也能从华农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华农的历史、传承华农的精神。”

分享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郝壮老师称讲得精彩,主动将分享会的直播推送给学院的其他老师。文法学院潘纯老师在去年已听过一次,今年慕名再次前来仍表示收获满满,她说:“华农的春花秋实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细细品味。”

审核人:朱正宁

责任编辑:蒋朝常 孔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