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校举行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核心提示: 1月5日,学校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逸夫楼B221、212举行,来自13个学院的21位教师参加了最终角逐,全校700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进行了观摩。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倩茹 邢鑫 余腾飞)1月5日,学校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逸夫楼B221、212举行,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首批金课主持人等10位老师担任大赛评审。经过前期学院初赛遴选,来自13个学院的21位教师参加了最终角逐,全校700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进行了观摩。

大赛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为三个组别,每位参赛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全面介绍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

创新教学理念:老师做“导演” 学生做“主演”

公共管理学院柯新利老师将教师和学生形象的比作“导演”和“主演”,他讲到,在教学中,老师应成为在幕后进行组织和统筹的导演,让每位同学成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演,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内驱力和创造力。他在《社会统计与R语言》课程中直击文科学生“畏惧数学、逃避编程”的痛点,引导学生以“过关打怪”的精神主动寻找问题、克服难题,生动演示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过程。

经济管理学院熊涛老师在《商业数据挖掘》课程教学中敏锐洞察到了因内容晦涩难懂、考核挑战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动力不足的学情,他通过布置大作业驱动创新、与同学们共同开发自动评分软件激励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的求知心、好奇心和进取心。

工学院廖宜涛老师则以“学生中心、问题导向、聚焦质量、持续改进”的创新理念为基础,将工程领域复杂系统反馈控制思想引入教学创新思路,结合外反馈网络,以机械化为主体、智慧农业为方向,塑造了工农结合、知识面宽、对接产业、实践性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特点,力求达到甚幸所学、趣且堪用的境界,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梁伟军老师将其团队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守正创新的思想,树立立体化教学理念的具体做法娓娓道来,他介绍到,团队将六大创新机制运用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中,并让教学和科研有机对接,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不遗余力地形成“全时空育人”的思政课堂。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知识量大但学时较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价值引领、考核方式重结果而轻过程等痛点问题,理学院曹敏惠老师提出“三醒三思”混合式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她讲道,“通过这样的‘唤醒三部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园艺林学学院王媛媛则介绍了《插花艺术》课程如何与技能前沿、产业需求和专业文化三者相接轨,恪守技术赋能教育、产业支撑教育、文化深化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赛事敦促进步、科普宣传推广,将学生学习被动化为主动,实现师生双向奔赴的具体做法。

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郭爱玲老师热情讲述了她在《食品微生物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将抒情励志导入课程,用激发理想信念进行专业导学,把多重互动案例引入职业道融的具体做法。她引导同学们寻找发现、归纳总结,利用网络数据实现交叉串联,在翻转课堂中实验教学,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

主讲《动物生理学》的水产学院汤蓉老师介绍到,团队坚持“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开放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不同篇章的不同特点采用慕课学习、随堂作业、问题分析、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不同教学手段组合,多样化课堂学习和智能化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丰胜求老师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多种教学手段,重新将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借助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鼓励同学们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对课程知识的创新展示,重构教学过程,让原本困难枯燥的生化课堂“动了起来”。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作为主讲教师的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李二虎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课堂的专业性和通识性,让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定位、学生发展需求、教师专业研究“三结合”,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与企业合作组织品酒会、云参观等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让学生感受葡萄酒的文化魅力,不少学生自发通过组织葡萄酒文化协会活动、开展线下交流、探求品酒经验,对葡萄酒文化的求知热情和鉴赏能力都显著提高。

理学院李慧慧老师介绍了她们团队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她讲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觅食”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间断性”“阶跃式”特征,引导同学们修补“间断点”和“上台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

水产学院曹小娟老师秉持“授人以渔,师生从游”的教学理念,将过去单一的理论课程配套《综合教学实习》核心实习课,建设首个《池塘养殖学》中国大学MOOC课程和《淡水经济鱼类人工繁殖虚拟仿真实验》全国水产类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同时建设全英文课程,提供良好的平台资源助力学生“从游”,因材施教、拓展提高,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

齐智利老师在《饲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新时代新农科的教学要求,利用丰富的线上课程库和线下饲料样品库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实操+虚拟、产教结合、科教结合、赛教结合等方式,着重培养同学们的“三农”情怀和新农科专业素养,将饲料学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培养能够紧跟行业发展、具有全球视野的饲料高级人才。

外国语学院方红老师将《英美文学导论》课程中的思政、学术、点面三“结合”,提高课程的价值观引导与“两性一度”。通过英语诗歌创作、诗歌谱曲演唱、戏剧表演等方式进行创作展现,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内容与第一课堂教学互通共融,促进了同学们文化素养积累与实践能力提高。

文法学院杨艳君老师在《短片创作》教学过程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发展和价值塑造融入课程的美学教育中,把参与校庆、校园宣传、抗击疫情、春耕等项目的实践融入课堂,以项目实践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索动画视频在自然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工学院梁方老师循循善诱地阐述了团队在《SolidWorks设计实验》中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将竞赛与课程深度融合,以“学”支撑赛事组织,以“用”扩充学习内容,以“赛”反哺学习水平,三者紧密结合、互为支撑,逐步实现应用创新的教学目标。

创新教学设计:把目标与过程环环相扣

园艺林学学院张斌老师对于东西方、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信手拈来,他在《建筑初步》课程设计中侧重于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锤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的审美水平,通过历史启真、渲染表达、情境育人促使学生习文增艺,构筑文化自信、培育工匠精神,从而达到“基础宽宏、专业精诣”的地步。

对于《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这门激发同学兴趣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华老师积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对症下药”分析课堂痛点难点。她利用“陪伴、助推、改变、成长”的课程功能,构建课程学习共同体,在“有限的成功”中不断实现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触碰和启蒙。

理学院沈婧芳老师将其《数学文化欣赏》的课程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概括为“五星”,即让同学们写下课堂心愿单,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星语心愿”;以名师讲坛报告导学为方式的“仰望星空”;翻转课堂直播,团队协作,“设计--讨论--分享--点评”教学循环的“星座大战”;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星光大道”以及通过数学文化节等活动,发挥同学们无限创意的“星星点灯”。她谈到,让同学们从数学故事、人物、文化中了解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精神,探讨数学与哲学思辨,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水土保持工程》课程实践性强、综合性高、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特点,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晓明老师创新教学设计,打造并依托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教育平台的优质教学和实践资源,基于“让学”理念推进链式教学模式创新,通过课题化的学习思路,将设疑驱动、引发点拨、归纳评价的“教链”和选题自学、合作探讨、巩固提高的“学链”紧密相结合,推动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和专业知识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服务社会。

公共管理学院赵微老师阐述了在《农田水利与土地整治》课程教学中基于“现实”的教学设计:基于现实案例开展理论教学、基于现实场景开展现场认识、基于现实项目开展实操训练。通过构建“教室+现场”的多元教学场景,开展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提高同学们的对生态文明理论前沿与国土综合整治实践热点的理解。

大赛最后,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赛评委组组长郑用琏教授谈道,教师教学创新既有别于回归,同时又统一于回归。教学创新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研究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方面,要注重本科教学的逻辑性、启发性、学术性、前沿性。“学而不思则罔”,他强调,教师教育创新要学思相融,鱼渔相济,要在回归教师本分、本位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保障教学目标实施。

此次大赛由本科生院主办、理学院承办,以“推动教学创新 建设一流课程”为主题,以“金课”建设为契机,聚焦教学创新,落实以本为本、推动教授上讲台、推进智慧教育、强化学习共同体、引导分类发展的目标,力求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审核人:肖湘平

【附:华中农业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张  斌  教授    园艺林学学院

熊  涛  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

曹敏惠  副教授  理学院

汤  蓉  副教授  水产学院

丰胜求  副教授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李慧慧  讲师    理学院

二等奖

梁伟军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爱玲  教授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沈婧芳  副教授  理学院

方  红  副教授  外国语学院

杨艳君  副教授  文法学院

王媛媛  讲师    园艺林学学院

三等奖

柯新利  教授    公共管理学院

廖宜涛  教授    工学院

曹小娟  副教授  水产学院

李二虎  副教授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张晓明  副教授  资源与环境学院

齐智利  副教授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院

赵  微  副教授  公共管理学院

梁  方  讲师    工学院

张利华  讲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