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研究生教育改革】工学院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

核心提示: 12月26日,工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工程楼A111报告厅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绍帅 李燕)12月26日,工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工程楼A111报告厅举行。研讨会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世元教授、我校园艺林学学院徐强教授作主题报告,学院全体教职工和研究生代表参加,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拥军主持。

徐强教授以《我和研究生一同成长的体会》,畅谈他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徐强认为,研究生培养的灵魂在于导师与学生一同经历、一同成长、一起构建创新共同体,要让科学研究有趣、激发学生科研志趣;加强制度建设,让实验室管理有序,对待研究生培养要有耐心,培养有爱的实验室文化,建立起成长正能量循环,让学生有获得感。刘世元教授着重分享了纳米光学测量创新团队发展历史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他提出:应该让研究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并且不断坚持,深耕一个研究领域;导师要尊重研究生的选择,注重发挥学生特长,根据学生志向,做好分类培养,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机会;要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他特别提到,一个好的科研团队,要有活跃的学术交流、愉悦的团队氛围,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开阔学生视野,坚持开展“团建”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交流。

李善军副教授以“钱学森之问”为切入点重点谈了研究生培养体会。他认为,学生要有敢于质疑的勇气,老师要有接受质疑的胸怀,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灵感。袁巧霞教授重点介绍了科研团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她谈到,要通过明确团队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设计合理的培养课程体系,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等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团队导师的学术水平。丁幼春教授以《坚持“五导”育人,提升培养质量》为题作了交流,他谈到,要引导学生制定实验室规则,构建严谨、创新的实验室氛围;引导学生定方向、立目标,着力于课题创新;引导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夯实专业技术;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开阔眼界,把握问题要领;引导实验室特色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研究生代表陈梦迪、袁涛根据自己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体验,分享了学生眼中的研究生教育。

廖庆喜教授作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与改革思考》工作报告。他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是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内涵为核、质量为本的原则。通过与兄弟院校的对比分析,他指出学院研究生培养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质量提升举措。他强调,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是学院自我加快发展需要,是一流大学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必然举措。他表示,学院要加强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加大教改项目申报与改革力度;强化研究生培育的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专硕、学硕分类培养机制,形成“工学版”的培养体系和分类评价标准;探索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新路径,落实人才培养保障功能;提升导师指导能力,探索专硕共同培养机制,优化研究生资助体系,从全方位、多维度、各层次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

张拥军在会议总结中谈到,全院教师要围绕当前学院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短板弱项,提前思考谋划改革举措,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把握“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两个核心,推进科研与育人相融合、因需培养与因材施教相融合、继承与创新相融合。他指出教师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过好认识关、坚持立德树人过好方向关、突出严研要求过好质量关、强化科学管理过好机制关、推进分类评价过好评价关。他鼓励教师们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文化,涵育研究生的理想、胸怀、格局,以崇高理想激发成长动力,让学生“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树立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据悉,围绕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工学院还将安排各研究生培养团队专题讨论、“我和我师”征文、研究生座谈会等活动,旨在将大讨论落到实处、求得实效,让每一位师生对研究生教育都有新的认识,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发挥主人翁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审核人:瞿明丽

责任编辑:蒋朝常 曹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