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湖北省院士专家“515”油菜产业科技服务行动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现场观摩会在沙洋举行

核心提示: 12月10日,湖北省院士专家“515”油菜产业科技服务行动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现场观摩会在沙洋县举行。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李培武院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等出席观摩会。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田间抗性表现优异,处国际先进水平,在油菜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为我国油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了优异抗源,对保障我国油菜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2月10日,在湖北省沙洋县举行的湖北省院士专家“515”油菜产业科技服务行动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研究员评价道。

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李培武院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出席了当天的观摩会。

张椿雨教授介绍“华油杂62R”有关示范推广情况(记者 刘涛 摄)

张椿雨教授介绍“华油杂62R”有关示范推广情况(记者 刘涛 摄)

当天上午,在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示范点,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椿雨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华油杂62R”为代表的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有关示范推广情况。他表示,根肿病已经成为威胁油菜产业安全的头号杀手,根肿病流行速度快,发病后危害重,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特别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土传病害正不断向全国迅速蔓延。近年来,湖北省部分油菜产区根肿病呈偏重发生趋势,严重危害油菜种植。而在生产上,该病没有明显有效的防治手段,有限的防治手法成本高、效果差,因此品种的抗病改良是防治油菜根肿病的最佳途径。

张椿雨说,在傅廷栋院士领导下,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攻坚克难,在“华油杂62”基础上创新改良育成第一个抗根肿病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并在四川、陕西、湖北等多地试验示范,仅湖北种植面积就超过100万亩,取得良好抗病效果。

据沙洋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张池村示范点试验品种是“华油杂62R”和对照品种。两个品种采用同一时间播种,统一栽培管理,试验示范管理规范。观摩会现场,张池村党支部书记康成雄指着路边一块种植了“华油杂62R”的田块介绍道:去年,这块田种植了对照品种,结果根肿病发病严重,基本绝收;今年这块田种植了“华油杂62R”,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华油杂62R’就是我们农民的‘定心丸’”。

专家组成员取样计算根肿病发病率(记者 刘涛 摄)

专家组成员取样计算根肿病发病率(记者 刘涛 摄)

李培武院士宣布鉴定意见(记者 刘涛 摄)

李培武院士宣布鉴定意见(记者 刘涛 摄)

观摩现场,以李培武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成员对每个品种随机抽选了3个取样点,每点1平方米,统计总株数并计算发病率。经过统计,“华油杂62R”调查 187株,发病 11 株,发病率 5.88 %;对照品种调查 276株,发病 274株,发病率 99.3%。李培武院士代表专家组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宣布了鉴定意见。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致辞(记者 刘涛 摄)

郭刚奇致辞(记者 刘涛 摄)

研讨会上,荆门市沙洋县县委书记刘克雄介绍了沙洋县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郭刚奇代表华中农业大学对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荆门市、沙洋县及有关单位多年来对华中农业大学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515”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相关单位组建油菜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团队,主要负责抗根肿病、高油酸新品种以及栽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活动,初步形成了“院士领衔、团队牵头、专家对接、部门协调、产业发展、农民受益”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油菜花是华中农业大学牵手荆门绽放的“合作之花、友谊之花”,傅廷栋院士带领的油菜团队带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长期以来,为荆门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今年以来,校地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多次来往,携手推进“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未来,华中农业大学将持续推进、协同攻关,强化科技精准供给,助力打造“荆品名门”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促进油菜产业融合创新,全力推进荆门特色油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傅廷栋院士号召全国油菜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将世界油菜研究中心逐步转移到武汉(记者 刘涛 摄)

傅廷栋院士讲话(记者 刘涛 摄)

傅廷栋院士在研讨会上表示,采用推迟播种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根肿病的影响,但受限于产量变低、天气影响及农民要外出打工的现实问题,执行起来较为困难。目前,除了油菜,大量的十字花科蔬菜也面临根肿病的威胁,“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品种改良”。他强调了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的特点:要以油用为主,多功能利用相结合;要强调生态,低耗、高效、绿色;要提质增效;要加工增效。傅廷栋说,世界油菜研究的中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洲,七、八十年代在加拿大,“现在,油菜中心,我很有信心转移到中国来,到长江流域,特别是武汉。”他认为,中国是杂交油菜的起源地,长江流域种植油菜面积广,能种两季甚至三季,而且我国政府很重视油菜的研究。“武汉研究油菜的人最集中,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集中的研究人才。”傅廷栋解释说,从1995年到2018年,全球发表十字花科育种论文最多的是中国:“按单位算,第一单位是华中农业大学,第二单位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都是在武汉。”他号召全国油菜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将世界油菜研究的中心逐步转移到武汉。我很有信心!”

肖长惜讲话(记者 刘涛 摄)

肖长惜讲话(记者 刘涛 摄)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在研讨会上指出,由傅廷栋院士领衔开展油菜产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可有效促进我省油菜扩面提质增效,为全省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正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和谋划“十四五”关键时期,油菜产业发展要走“三型”发展之路,即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和优质高效型。同时要做到“四抓”,一是抓争取领导、落实政策,保生产安全;二是抓科技创新、技术集成,保生产安全;三是抓品牌培育、市场开发,保供给安全;四是抓多功能开发、提质增效,保产业安全。

活动由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油菜办公室主办,湖北国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及学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厅科教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植物保护总站、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省油菜办等单位负责人,来自中国农科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以及汉中、武汉、荆州、恩施等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农技推广人员等百余人参加了观摩和研讨。

审核人:熊秋芳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