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第五届渔文化节举行

核心提示: 11月15日上午,由水产学院主办、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第五届渔文化节在我校未来之窗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冬雪 路雨 学通社记者 刘慧琪)11月15日上午,由水产学院主办、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第五届渔文化节在我校未来之窗举行。专业教师细心指导,寓教渔乐;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从游逐梦。本届渔文化节共包含水族造景体验、渔文化文创作品展示、水产专业趣味体验活动、全鱼宴品鉴四个项目,现场分为比赛区、体验区、游戏区、展示区以及特色宣传区五个区域。

水族造景体验(学通社记者 吴奕彤 摄)

水族造景体验(学通社记者 吴奕彤 摄)

水族造景体验比赛分为专业组及体验组,专业组设16组,体验组设24组。为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水族造景的乐趣,了解水族造景的相关知识,现场特邀请中国造景师联盟会长付岩松进行造景指导。选手们自由拟定主题,选择石头、沉木、水草等造景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搭建自己的水下王国。

水族科学与技术1803班吴婕小组的作品《疏影楠门》采用杜鹃根为主景,虎皮石为辅助底座,通过右侧靠前,左侧靠后的放置,制造出景深透视感。“疏影”取自“疏影横斜水清浅”,与杜鹃根的三两交错和斜向景观中央偏左的走向相呼应,“楠”指楠木,“门”则意为“门厅深冷,来者须诚”。吴婕谈到:“我们想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水族行业的诚心与热心,这也是我们作为水族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的实践,是我们第一个面向公众展出的作品。”

“水族造景是一个四维的概念,在三维空间上还需要加上时间这个概念,要考虑不同水草的生长特性以及其在后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付岩松在制作示范造景缸时向观众介绍了水族造景的注意事项。理学院应化1804 张宇星表示自己对水族造景兴趣浓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相关知识。为更好的在实践中展示和丰富自己的储备知识,今年他主动报名参与比赛。

随着专业老师对各组作品进行逐一打分和点评,水族科学与技术1801班何宣邑及其小组成员作品《枯木逢春》获得专业组最高分。其作品采用三角构图,前景以矮珍珠等水草作为点缀,中庭采用小水榕,后景辅以铁皇冠等增加层次感。而主体结构则置于黄金分割线上,树枝从后向前具有延伸之感,让作品更具有透视效果,整体呈现出生机。

鱼拓画体验(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鱼拓画体验(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鱼拓画体验(陈祎 摄)

鱼拓画体验(陈祎 摄)

整个上午游戏区人流都络绎不绝,水产专业的特色游戏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为了面向更大的受众群体,让专业知识更好融入大众生活,本届渔文化节设置了鱼拓画、纸网捕鱼、鱼类知识科普问答等亲子互动类活动,一张张画纸,一次次捕捞都蕴含了亲子间的温情。此外,鱼类拼图游戏要求挑战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并简要说明鱼类特点,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不失趣味性。来自动科动医专业的刘明爵参加了鱼拓画的创作,“作画的过程中我一直处于很放松的状态,让我不禁沉浸其中,感受鱼拓的魅力。不过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活动,上色的时候出现了失误,但是体验感很好。”

全鱼宴体验(陈祎 摄)

全鱼宴体验(陈祎 摄)

蒸煮、油炸、爆炒……在一道道工序的加工下,以水产品为原料的美食新鲜出炉。“跳水鱼”、“酸菜鱼”、“游龙三弄”……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名菜都出现在全鱼宴品鉴的活动现场,陈列在给大众品尝的餐桌上。“本菜品采用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的鲈鱼为原材料,予以油酥散发独特香味;再辅以陈醋、白砂糖、小米椒、葱段等秘制的酱汁调配浇淋而成;生活的滋味是酸、甜、苦、辣,而本品只取其中三味,愿品尝的人能少一点生活的苦涩,多一些梦想的香甜。”参赛人员杨锐介绍了他创作的菜品——三味鲈鱼并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在展示区,“渔樵耕读”组设计的徽章获得了一众好评。徽章以红蓝两个颜色为主体,在金色同心圆环中,红蓝锦鲤相互辉映,灵动活泼。团队代表蔡和晋同学表明他们设计的初衷:“太阳升起,带来希望;汪洋之下,生机迸发。红色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底色,代表努力奋斗的拼搏精神。蓝色代表水滴,充满活力,新时代青年正是一颗颗的水滴,汇聚成时代的汪洋。”此外,展览区还有众多创意非凡、兼具实用和美观的文创作品,也有同学们捕捉华农生活、专业特色的光景,更有在画笔下跳跃的奇思妙想,无一不展现了我校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实力。

特色宣传区中出现了我校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团队“蓝色精灵”的身影,他们热情宣讲,鼓励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江豚的队伍中。此外,水产学院创业团队还在现场售卖学院的产品——风干武昌鱼。

水产学院辅导员路雨表示,相较于往届渔文化节,本次在延续优秀传统项目外进行了拓展和创新,鱼拓画、亲子互动等特色趣味活动的开设让我校渔文化节深入了更多人的心中。在未来,可能还会增加水产品加工项目让更多师生参与到体验当中。

据悉,渔文化节是我校水产学院举办的特色活动,以“寓教渔乐,从游逐梦”为主题,践行从游文化,展现渔文化的深厚底蕴,鼓励趣味教学,引领学生筑梦青春。

审核人:曹玉琼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