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新生周】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更好的自我

核心提示: 9月13日至1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2020级新生们精心策划了以“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更好的自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体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察觉意识和自我探索水平,培养其自我排解、自我疏导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卢毓 学通社记者 张璐 宗怡梅)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是我们一生的功课。9月13日至1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2020级新生们精心策划了以“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更好的自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体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察觉意识和自我探索水平,培养其自我排解、自我疏导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1 同学们认真跟着老师练习(侯国涛 摄)

2 老师帮学生纠正动作(侯国涛 摄)

  同学们认真跟着老师体验瑜伽(侯国涛 摄)

 

体验瑜伽,倾听自我

瑜伽练习是心灵素质提升的重要一环。与普通瑜伽相比,心灵瑜伽更注重个体与自己心灵上的沟通。

在本次心灵瑜伽的课堂上,瑜伽教练李子萌正与各位学员们积极互动,开启了一场心灵放松之旅。“打开心胸式”是本次课堂的主要元素,它能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身舒展。“前屈类体式”能引导学生审视内在,“力量练习”则会提升学员的内心强韧度。除此之外,李子萌还设计了双人互动环节,增加学生间的交流。达到微微出汗的状态后,学生回到亲近大地的伏地姿态,李子萌引导他们调整呼吸节奏,在一呼一吸间享受纯粹的宁静,审视自己的心灵。一系列的瑜伽动作后,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平躺在瑜伽垫上,跟随音乐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进入了长达十分钟的冥想状态。 “在这里放弃你所有的杂念,让你只属于自己。”她引导同学们倾听自我的声音:“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它们都是正常的。现在,学会感恩自己。”

“心灵瑜伽引导我进行心灵间的对话。”园艺2001班的徐玉婷同学说。她回忆起冥想时的状态,将其形容为“黑暗中有一束光照在了身上”。李子萌希望学生参加心灵瑜伽活动后能够放慢生活节奏,体察内在,聆听心声。

学习“正念”,解脱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付永奔指导学生运用“正念”的方法来疏解压力 。“新生刚来学校,面对新的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这次活动的初衷就是帮助同学们减轻压力。”

“正念”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有意识的觉察。”在正念减压训练营中,它被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练习,即“正念呼吸”、“正念饮食”、“正念倾听”。学生首先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跟随呼吸的节奏放松心情;在正念的饮食训练中,学生通过品尝食物,感受进食的过程与食物本身;在正念的倾听训练中,学生则需要全心投入到倾听的状态,捕捉声音的内容。付永奔介绍道,这些练习能帮助同学们觉察当下发生的事情并进行识别和应对,以此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达到减压效果。

“很多新生咨询学业压力问题,学习可能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地方。”付永奔说,“但也有同学面临着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压力。我希望正念和冥想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减轻一些压力,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中心的咨询室也随时开放,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来自社会学2002班的邵译葶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了多场心理健康的活动,她收获良多:“在正念训练营里,我学会了对日常习以为常事物的再观察、将思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这让我感到轻松和愉悦。同时,我还享受到了心灵瑜伽的宁静,感悟了活在当下的感恩与幸福。”

自我解放,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若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疏导,将会对大家的心理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刘迎新说:“当个体产生有消极情绪时,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这种情绪就会得到有效处理。”

谈及开展这次情绪管理心理沙龙的初衷,刘迎新说:“希望通过教同学们一些体察情绪、管理情绪的方法,使大家能够与自己的各类情绪和谐共处,能以更开放、更豁达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喜、怒、哀、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活动伊始,同学们通过“大风吹”的游戏逐渐放松,不像原先那般拘谨。接下来的自我介绍环节和往常的有所不同,刘迎新要各位同学用一种植物来介绍自己,并说出自己和这种植物有何相同之处。刘老师说,希望通过这种特别的自我介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彼此熟络后,同学们自由讲述最近的情绪问题或令自己苦恼的事,在座的其他同学都可以为讲述者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相互答疑解惑的目的。园林专业2001班的孙倩倩对此感触良多:“其实很多别人的问题,自己或多或少也有经历,同学们给出的鼓励和建议也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塑造黏土,治愈心灵

一只只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黏土毛毛虫在桌面上摆成一排,像充满童趣创意的手工课堂,这是参加心灵黏土小课堂活动的同学们的热身作品。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捏黏土,但通过10分钟做毛毛虫的练习后,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在接下来的60分钟自由发挥时间里,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黏土作品。经济学类2004班詹安祺的作品是一个在蘑菇下避雨的小天使。她介绍到,自己作品的有两个寓意。其一,再强大的天使也需要一个避风港。其二,这个天使的肤色与其他天使不同,所以感到自卑、格格不入,于是只能独自一人寻找依靠。它也映射了每个人内心最深处自卑而渴望依靠的自己。植物生产类2009班谷瑞迎的作品叫“蓝色回忆”,这是她照着弟弟送给她的娃娃捏的。“弟弟很舍不得我离开家,我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很想家。”谷瑞迎说,“我想把这个黏土作品寄回去给弟弟,他一定会很开心。”

负责黏土小课堂的老师肖婷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做黏土也可以作为心理类的活动。“一方面,沉浸于手工和创作本身就可以解压放松,鲜艳的颜色使人愉悦,黏土独特的触感仿佛能把大家拉回到孩童时代;另一方面,作为心理咨询,黏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让一些不善于言辞表达的人通过捏黏土来探索自己、表达自己。”

小课堂结束之际,肖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寄语,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令自己感到宁静的方寸之地。

沙盘游戏,聚焦“成长”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沙具的摆放,表达出来访者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想法,而团体沙盘游戏,则是团队共同完成一幅沙盘作品。它对于改善团体中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和个人的成长,都有非常好的作用。此次活动是面向新生同学的一次体验性活动,重在使同学们了解沙盘游戏治疗,了解心理咨询,进而使同学们树立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

这次团体沙盘的主题是“成长”,同学们基于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轮流选择合适的沙具,摆放在沙盘上。7人均摆放一次为一轮,共进行五轮,最后一名摆放的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的作品。

在摆放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有同学提到,“成长应该是从身体到精神都有进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主题,要遵循自己的成长规律”。也有同学提到,“希望自己在大学里能够找到指引自己成长的方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人成长的灯塔”。通过分享,同学们也发现,对于“成长”的主题、对于相同的沙具,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团队合作中,也时长有这样的误会发生,真诚的沟通是化解误会的最好办法。

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大家均表示,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自己要试着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用真诚化解误会,用包容接纳差异,和身边的同学共同成长进步。

 

除此之外,绘画工作坊、恋爱心理漫谈、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也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赢得了大家的普遍喜爱。活动负责老师刘迎新表示,此类活动会有效提高大家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今后中心将设计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活动,以满足大家的心理需要。

审核人:刘广乐

 

责任编辑:卢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