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新生周】曹罡教授与新生分享“光与影的奇妙魔法”

核心提示: 9月11日晚7点,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青年科学家、动科动医学院曹罡教授与30余名新生摄影爱好者面对面,畅聊“光与影的奇妙魔法”,分享自己摄影之路上的收获与感悟。

曹罡摄影交流

交流现场,曹罡介绍《战士之死》(记者 刘涛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我家小孩今年也上大学,看到你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9月11日晚7点,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青年科学家、动科动医学院曹罡教授与30余名新生摄影爱好者面对面,畅聊“光与影的奇妙魔法”,分享自己摄影之路上的收获与感悟。

“摄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我是上大二的时候拥有了第一台单反”,曹罡说,当年自己是用胶片机拍摄,操作基本靠手动,而在寝室被窝里洗照片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在昏暗的条件下,摆好灯、乐谱、小提琴和蜡烛,加好三脚架,设置好参数,按动快门,一件在脑海中酝酿已久的作品就诞生了”。他认为,摄影是特别耗时间的事情,创作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用心去琢磨,要“心中有画、胸有成竹”。谈到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区别,曹罡认为,胶片较数码影像更具有质感,也更具有表现力。

对于同学们关心的购买摄影器材问题,曹罡认为,器材“不是很重要”,因为在“变焦基本靠走、对焦基本靠扭、虚化基本靠抖、测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的年代,依旧可以靠简陋的器材拍出满意的作品。“相机不如镜头重要,镜头不如人头重要”,他希望同学们不要刻意比较器材优劣,要把重点放在多看、多学、多动脑上,要学会构图、用光、逆光、补光等技术,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在谈到摄影的社会责任感时,曹罡认为,摄影既可以风花雪月,也可以反映社会责任,“有时候,一张照片比十万个字更有说服力,作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大家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他向参与交流的同学们展示了罗伯特·卡帕、凯文·卡特以及谢海龙等摄影家的代表性作品,如《战士之死》《饥饿的苏丹》《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胜利之吻》等。

“没有基础怎么办?”“如何处理科研与个人爱好的关系?”“华农有哪些比较好拍的地方?”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提问,曹罡一一作答。曹罡告诉同学们,有没有基础不要紧,爱好就是没有压力,“摄影,自己愉快就好”。“当你觉得科研任务很繁忙的时候,抽出时间拍摄一幅作品,既可以放松身心,也更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作为大学生,在经济尚未独立时,购买器材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增加父母的负担,使用二手器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曹罡与同学们交流

曹罡与同学们交流(记者 刘涛 摄)

曹罡特意提到,校党委书记、风景园林学教授高翅老师在副校长任上赴美延揽人才时曾与自己有过长谈,但他们当时只谈摄影,聊黑白胶卷、聊人文摄影,聊对摄影的坚持,“就是没有谈专业方面的知识”。曹罡说,当时,“高老师拍板:‘这个孩子不错,拿下!’”,他才来到华农工作。曹罡认为,“当你对一个事物,比如摄影,很热爱、很执着,你一定就会把它做好,对科研也是一样。”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交流会上,曹罡祝同学们在摄影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整个交流活动挺好的,收获满满,唯一遗憾就是时间太短了”。动科动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梁钰琪同学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她在高考后购置了摄影器材,来到学校后又到图书馆借阅了摄影书籍,她说曹罡老师的一席话让自己“玩摄影”更有信心,自己也打算在“人文纪实摄影方面下点功夫”。同样来自动科动医学院的动科专业的黎英俊同学在交流活动后告诉记者,曹罡老师的摄影经历非常励志,“他大二时才接触摄影,在求学期间和工作后能够把这份爱好坚持下去,这启发了我,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的话,要努力坚持下去,终会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