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路上】资环院学子立足学科专业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核心提示: 资环院学子结合专业优势,借助专业知识,围绕绿色长征、垃圾分类、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等主题,按照“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的活动原则,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王姝靖 梅晴航)自学校启动社会实践活动以来,资环院学子积极响应号召,结合专业优势,借助专业知识,围绕绿色长征、垃圾分类、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等主题,按照“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的活动原则,就近就便深入祖国各地,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绿色长征,守护碧水清流

以“绿色长征,保护母亲河”为主题,资环学院绿色协会牵头组织18支社会实践团成员围绕家乡所在地,分别前往抚仙湖、滇池、黑龙江、松花江、汾河等三十余个水体流域,采用实地寻访、问卷调查、绿色宣传等方式对相关水域水质情况及生态治理成效进行探访。

赴云南省玉溪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抚仙湖流域对水体进行了一系列“健康诊断”,等距离定点、取水瓶采样、加入水质检测试剂、标准比色卡检验……一系列动作精准有序进行。“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质为I类,其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沿湖各市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珠江水系的生态安全。因此我们选定其作为这次实践的目标地点。”谈及前往调研的初衷,成员龙贤文说道。实践团采用资料查阅、实地走访和水质检测分析等形式,调研了抚仙湖历年来不同区域的水质变化及总含磷量情况,将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中,拓宽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赴重庆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长江上游末端水域,对渝北、开州、丰都、万州4个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在渝北区的双龙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点,同学们了解到其采用的“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构建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抑制藻类生长,大幅改善了双龙湖水质。“在与当地居民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双龙湖水质改善为生活带来的美好。通过此次实践,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山水本应如黛,以后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实践团队长江豪感慨良多。

垃圾分类,倡导文明新时尚

“请问您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了解如何区分有毒有害垃圾吗?”“请问您听说过‘垃圾围城’吗?”在广东东莞、河北定州等地的不少居民们近日都收到了一份来自华中农大资环学院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团的调查问卷,而他们给出的答案却并不理想。

随着各大城市接连推行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如何科学进行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时尚文明,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必修课。为了解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并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资环院10支社会实践团以垃圾分类为主题,采用收集问卷、海报宣传、视频投放、走访居民、课堂宣讲、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

赴永州市垃圾分类实践团走进中小学校,面向家乡学子开展线下宣讲活动,积极实践垃圾分类进校园。实践团成员龙瑞漪以“垃圾围城”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张贴团队设计的宣讲海报吸引同学兴趣,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朝阳中学开展了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她借助专业知识解释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原则和具体流程。

赴青岛市垃圾分类实践团7名成员在各自城市联动调研,城市街道、居民小区与公共场所的垃圾投放点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与街道办事人员的交流为调研提供了准确依据。同时实践团成员陈欢和龚程意分别制作垃圾分类互动视频和快闪视频,通过设计交叉剧情形成视频化问卷,帮助观看者自我检测垃圾分类水平,以期宣传垃圾分类有关知识。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各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逐渐开始推行,但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各项政策与监督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改善。美好的生态环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资环院的学生,更是感觉到重任在肩。”赴青岛市实践团队长焦元堃总结道。

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

在宜昌市秭归县,由资环院汪明霞老师带领的实践团以“秭归县柑橘集约化种植情况及其环境影响”为主题,深入乡村一线,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调研当地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农药污染、绿色防控等环境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工复产提供可行建议。8月8日晚,秭归县县委副书记徐本禹前往看望实践团,并勉励同学们:“你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作为自我提高的重要一环,关键在于沉下心去、避免走马观花,希望你们走进基层、深入乡村,实践求真知、力行获感动。”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必须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集中力量攻克难度更大的堡垒。资环院“访惠聚”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仁乡古勒巴格村,以青春视角看脱贫攻坚,对该地的扶贫工作现状与脱贫成果进行了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凭借体大肉鲜、酸甜可口的巴仁杏,当地积极整治生态环境,发展起了集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巴仁杏园,使其成为脱贫摘帽的一大助力。除此之外,全民医保、教育扶贫等政策落实,让当地的居民看得起病、上的起学,扶贫工作从物质到精神深入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若不是走进这边疆土地,在武汉读书的我们无法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寻常百姓的艰苦生活,更看不到一个深度贫困村的惊人转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脱贫攻坚,势必完成。”“访惠聚”工作队成员肖新泱感叹道。

此外,田间地头也少不了资环院脱贫攻坚实践队成员们的身影。由于南方汛情严重,广西田东县义圩镇福旺村正值稻谷成熟期,被大风吹倒的水稻若不及时收割则将导致减产,为帮助农户尽快收谷、晒谷,农资1803班凌秋梅积极参与到收割的队伍中;环工1802班仓巍华则前往云南省石屏县牛街镇箐脚村,帮助农户进行劳动生产活动等一系列扶贫工作,还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建议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以莲藕、茨菇等为主的水生植物特色农业。仓巍华表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不仅需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的责任感,还需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

目前,资环院40余支团队与89个个人在各地展开社会实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成员们采用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灵活转变的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与自身优势,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精神主题,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倡导生态文明,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展现着资环学生实干、实际的优秀品格。

审核人:熊海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鲁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