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研策凝智 谋新襄阳乡村振兴

学校组织“乡村振兴荆楚行”襄阳品牌建设研讨

核心提示: 为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荆楚行”襄阳市行动方案,7月30日上午,经管、公管、文法、植科、动科、食科、园林、生科等单位近三十位教授共聚分子楼报告厅,围绕“乡村振兴荆楚行”襄阳品牌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TAO_6301

研讨会现场(记者 刘涛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熊攀攀 陈志强)为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荆楚行”襄阳市行动方案,7月30日上午,经管、公管、文法、植科、动科、食科、园林、生科等单位近三十位教授共聚分子楼报告厅,围绕“乡村振兴荆楚行”襄阳品牌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与会学者聚焦“襄阳市‘一县一品’创建面临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这一核心议题,在襄阳市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地域特色与优势、未来科技支撑方式与方向、地域品牌打造与文化挖掘、未来服务布局与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

学者们交流了襄阳市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胡银根教授首先交流了襄阳市特色产业布局和现状。杨钢桥教授提出要摸准市场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助力襄阳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需求的一线产品,扩大龙头企业增效、现存产品增值、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柯新利教授提出要重视乡村科技能力、市场分配能力、基层治理能力的作用发挥。

学者们分析了襄阳市地域特色与优势。祁春节教授从产品、产能、产业上对襄阳“一县一品”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未来要聚焦建立一批管理先进的生态种植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专业的科技支撑队伍、凝练一批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合作制经营的产业体系及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体系,建立起适合不同生态体系的品种结构与区域产业布局;熊银解等学者建议,要协助政府明确定位、统一标准,双轨驱动品牌建设;李谷成教授围绕产业发展升级提出,要坚持依靠龙头企业、核心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标准化、数字化生产,推动有优势的网红产品向名优产品转型升级。

学者们碰撞了未来对襄阳市的科技支撑方式与方向。曹凑贵教授建议,要以“一县一品”建设为抓手,加强营养、健康、保健方向产品的技术投入,助力襄阳粮油主体区与虾稻特色区建设;赵书红教授建议科技支撑要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加强资源、技术、产品的整合,不断推进产品精细化、差异化、特色化建设,打造高品质农业推广和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边银丙教授建议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充分沟通,指导制定符合当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策略,助力打造大生态、大农业、大循环的产业格局;倪德江等教授认为要引导当地加强产业调整,针对性加强技术支撑,达到以点带面作用。

学者们研讨了襄阳市地域品牌打造与文化挖掘思路。张权等学者认为,要整体统筹建设襄阳地域品牌,打造与襄阳特质相互映衬的包装品相,进而形成高辨识度的文化品貌;余霞等学者认为要重视品牌的传播,充分挖掘当地农产品的文化元素,研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概念,并在产品的推广中充分体现。

学者们分享了未来对襄阳市的服务布局与支持策略。彭光芒教授建议要找准发力点,首年要谋篇几个重点区域,全学科深入调研、谋划、攻关,打造好示范点,再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发展;关恒达建议要聚焦组织化程度不高、公共品牌杂乱、科技含量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品质不佳等共性问题,加强服务布局与支持;吴雪飞等学者建议,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要坚持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相结合,由点及线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其他学者也进行了交流。

高翅在听取了学者们的讨论后指出,当前是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阶段,需要各学科一起协作解决襄阳“一县一品”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问题。过程中,一是要处理好“地方需求”与“科技农业”的关系,要有批判性思维,起到引领作用;二是要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解决未来问题;三是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要抓好重点区域产品建设,多维度地串成一线,进一步全面试点、带动提升;四是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要辩证看待品牌和企业规模结构大小的问题。

高翅最后强调,牵头单位要落实好学者们的建议,持续深耕襄阳,做好长远规划,带头实践不愧荆楚山水、重塑鱼米之乡。

审核人:周雄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