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二十六期“清涟”跨学科论坛举行

核心提示: 6月10日上午,由我校青年联合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六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线上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学者就人兽共患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策略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梦瑶)6月10日上午,由我校青年联合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六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线上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学者就人兽共患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策略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以“Story of Arboviral Lifecycle: Acquisition Mechanisms From Hosts to Mosquitoes”为主题作了报告。程功教授团队对蚊子从宿主体内获取蚊媒病毒的分子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他在报告中分享了实验团队在2019年完成的两项工作。首先,他们发现在宿主(人或哺乳动物)血清中铁离子浓度对蚊虫通过吸血获取登革病毒的能力呈负相关,说明铁离子是阻抑登革病毒感染蚊虫媒介的一个负调控因子。其工作机制是:铁离子通过宿主血液进入蚊子的肠道之后,可以被肠道上皮细胞中的铁代谢系统利用,导致活性氧(ROS)水平增加和ROS去除能力下降,从而抑制病毒对蚊虫感染。为了探究这项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程功教授团队通过小鼠模型、人类血液样品分别证明了向缺铁宿主体内进行补铁能有效阻断病毒向蚊虫传播,这为登革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其次,程功教授团队发现除了经典的靠吸血获取和传播寨卡病毒外,蚊子还可以从寨卡病人的尿液中获得病毒,而且蚊子的虫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后即具有获取病毒的能力,这大大缩短了病毒的传播周期,或许能解释2015-2016年寨卡病毒短时间内在美洲大流行的原因。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程功教授就学者们提出的二价铁、三价铁的区别是否影响实验、铁对蚊媒病毒传播的抑制作用是否具有病毒种类特异性、人体尿液pH变化如何影响寨卡病毒活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王四宝研究员以“蚊虫与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为题作了报告。蚊媒传染病是由蚊虫携带并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的一大类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寨卡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随着蚊虫抗药性问题的日益凸显,通过化学杀虫剂来控制蚊虫的传统手段正面临严峻挑战,加上近年来恶性疟原虫出现对青蒿素的耐药性,因此需要新的媒介传染病控制手段。蚊虫的肠道、生殖腺、唾液腺和体表栖生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不仅对宿主昆虫的营养、代谢、免疫、生殖、行为等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到蚊媒病原的感染、发育和传播。蚊虫与不同微生物在长期博弈和协同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互利共生、致病寄生和免疫防御等多样的互作关系和调节机制。报告中,王四宝研究员跟大家分享了几个利用微生物来控制蚊虫或蚊传病原的例子:有些对蚊虫致病的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效应蛋白从而导致蚊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紊乱,增加了真菌的致病能力;致病真菌利用严格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KMT2-Cre1-Hyd4通路)增加真菌感染蚊虫后的毒力;解析了MilR1通过精确的表达和作用模式调控真菌的对蚊虫的致病性;利用蚊虫的共生细菌构建了可以杀灭疟原虫的工程菌,为疟疾的防控带来新思路。报告结束后,针对学者们提出的生物防控的安全性等相关问题,王四宝研究员都予以了解答。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欧阳松应教授以“嗜肺军团菌的泛素系统武器”为题作了报告。泛素化修饰能够调控真核细胞中几乎所有的过程,尤其在细胞分裂和免疫反应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病原菌在与宿主细胞的长期博弈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方式来干预宿主的泛素修饰系统,从而达到增强侵染效率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目的。嗜肺军团菌通过一个IV型分泌系统分泌大约330个效应蛋白武器到宿主细胞中,挟持和干扰宿主的各种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以辅助细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欧阳松应教授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多个例子讲述了细菌利用蛋白修饰和泛素化武器与宿主搏斗的精彩、精巧故事。在讨论和问答环节,欧阳松应教授也对大家提出的专业问题进行了积极回答。

审核人:刘立军 申邦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