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艺术节】节目《春潮》的幕后故事

核心提示: 在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泽巍携一支竹笛独奏曲为全球华农人带去了一抹中华传统文化色彩。本篇讲述节目背后的故事。

QQ截图20200529103149

钢琴、大提琴、芭蕾、双语诗歌朗诵,组委会在筹办狮山艺术节开幕式的过程中还渴望一个中国式的声音。就这样,学习民族乐器多年、有参与文化活动经验本科生李泽巍进入了组委会的视线。最终,他携一支竹笛独奏曲《春潮》在狮山艺术节开幕式上,为全球华农人带去了一抹中华传统文化色彩。

“冰雪消融,春江水涨。千帆弄潮,渔歌互答。”一曲《春潮》以“呼吸性音调”引入,带领听众感受了中国式的艺术情致。但在这样一曲演奏之前,是堪称波折的选取过程。

为了切合“生命的脉动”这一主题,体现柔和与活力兼具,李泽巍先后选择、练习了多首曲目,每一首曲目敲定之后,他总是觉得不尽如人意。“在与组委会的沟通之下,前两首《春到湘江》和《姑苏行》听曲名地域性较强,后来的《水乡船歌》又担心太过张扬与奔放,难以诠释生命柔和之美。”一番犹豫之后,李泽巍前往拜访了他在故乡的竹笛启蒙老师陈振江先生,两人交流许久。在老师的启发下,李泽巍最终决定用《春潮》作为演奏曲目。此时距离演出只有6天的时间,而在此之前,他却未曾演奏过这首曲子。为了将《春潮》的生命气息完美地演绎出来,李泽巍与老师陈振江反复练习、不断打磨,乐曲的呈现逐渐精进。

从选曲、练习到最终录制,凡事力求完美的李泽巍无一不精益求精。为了呈现出最和谐的节目效果,李泽巍前往陈振江老师的工作室进行录制。在学校老师的全程指导下,李泽巍和他的老师不断地调试设备、调整位置,以求最佳的画面和声音。“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反复吹,反复录制,每一遍自己都觉得差点感觉,不够完美。”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波折”后,在短短3分41秒的演奏视频中,优美动听的旋律,经转调和笛子水花般的音型相映衬,李泽巍如愿地通过笛声层层深化地展现出江上一派生机、船歌声声的画面,给人以柔和与清新之感。他希望,能以这样一首明媚欢畅的作品献给天南地北的华农师生和校友们,和大家一起聆听这份春天的声响,感受生命的脉动。

从小学习乐器的李泽巍,六岁开始学葫芦丝,七岁已达到九级,八岁开始学习笛子。经过不断努力,现在的李泽巍除了葫芦丝和笛子,箫、陶笛、吉他也是他的强项。李泽巍说:“音乐带给我的感受正像生命,生动且具体,就像我们也坚信艺术之美永远打动人心,一如相信生命。”

(文:学通社记者 裴梓馨 林为洋 记者 徐行 审核人:彭光芒)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