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90后战“疫”故事】青春在奉献中绽放(三)

——我校教职员工战“疫”微故事

核心提示: 华中农大“90后”广大青年党员、教职员工和学生或在战“疫”前线、或在志愿服务、或在春耕备耕、或在教书育人,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青年华农人正托举起华农的未来之梦,他们堪当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他们不乏“95后”和“00后”,他们一直“在线”,他们的青春一直“在线”。本期将讲述“90后”教职员工的战“疫”故事。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华中农大“90后”广大青年党员、教职员工和学生或在战“疫”前线、或在志愿服务、或在春耕备耕、或在教书育人,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青年华农人正托举起华农的未来之梦,他们堪当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时值五四青年节,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90后战“疫”故事】系列报道,以故事形式展现我校青年人砥砺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本期将讲述“90后”教职员工的战“疫”故事。

 2020年的开端,诡谲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就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来自华中农大的90后教职员工,星夜兼程奔赴最危险的地方,他们永葆一往无前的初心,用仁爱、责任与担当,为守卫华农、守卫武汉、守卫祖国贡献着青春力量。

刘婕:患者无小事,事事需认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宜尔客隔离点,90后党员护士刘婕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一天,她要和同事们一道,完成近70位疑似病人咽拭子采样工作。

在大伙眼中,刘婕是个做事极度认真的姑娘。护士长董雯彦说:“每次看到被收拾的井井有条的隔离点办公区,大家不用猜就知道,这肯定是刘婕的功劳”。刘婕说,这都是多年在ICU工作形成的习惯。

曾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刘婕,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瞬间”,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明白:患者无小事,事事需认真。

1月3日,校医院感染病房开始收治患者后,刘婕第一个向护士长报了名。她说:“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一切工作都可以照常进行。”进入感染病房的第一天,刘婕便快速将病房进行分区。患者入院后,尽管一个人需要同时看护7个病房,但刘婕对每个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身体状态等信息都了如指掌,刘婕说:“每次查房后都会对患者信息进行动态更新与分类整理,经手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

两次赴宜尔客隔离点值守,尽管每次值班都要照顾近70名疑似病人,但刘婕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要给每个病人打去至少一通电话,并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们提供帮助。她说:“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哪怕患者缺少的只是一筒卷纸,一节电池,或者只是有一丁点儿不舒服,我们都要尽可能快速地响应,因为这可能是被隔离的他们最紧迫的需求,我们多一分耐心,他们就能多感受到一分关爱和希望。”

刘婕的耐心和细致让患者们如沐春风,患者的家属得知情况后,常常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向刘婕深情致谢,还有家属趁着刘捷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她塞些防护用品。看到这些“心意”,刘婕深为感动,她说:“病毒虽可怕,但这些特别的温暖却让我们勇气倍增。”

 宋钰:把疫情防控经历当成课堂教学的“活教材”

2月22日清晨,寒风凌冽,家住武汉市大华社区的宋钰“全副武装”的出门了。

宋钰是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90后党员教师,其爱人是武汉市中南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大年初一便奔赴抗疫一线。一个人在家的宋钰想到社区肯定缺人手,便立刻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

这一天,宋钰正式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七点出门,晚上七点回家,吃完晚饭后,再投入到紧张的备课工作中,宋钰笑谈:“爱人在前线抗疫,我也要在后方支援。”

宋钰(左)在社区值班中

宋钰(左)在社区值班中

因为本学期要上两门新课,加上第一次采用网络教学,宋钰坦言,一开始,兼顾好二者压力比较大,每天晚上备课到深夜,做梦都在想备课的事情。一天,他突然意识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教学要是能够结合起来岂不是更好?

结合参与社区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观察,宋钰开始思考,“我们国家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方面?”“未来的社区治理应当怎样一种模式呢?居委会、居民、志愿者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思考,他查阅大量文献,并建立了理论模型。得知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要来社区调研,宋钰便抓住机会和他交流探讨。

一番尝试后,宋钰将所见所闻所思撰写成了政策咨询报告并提交,而这些,也让他的《社会研究方法》课堂增添了许多“接地气”的元素。

作为《数据分析与写作》课程的主讲教师,宋钰又将新型冠状病毒数据、科研进展、疫情防控等相关研究纳入授课内容中,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张烜煜:让暖心故事激发抗疫正能量

“每天居民出入高峰期都会拥堵,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身份核验效率呢?”“部分居民时有怨言,社区志愿者们心理状态不佳,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这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张烜煜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时写下的简记。张烜煜的家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看着社区里愈发严峻的疫情,张烜煜万分焦急,隔离期结束后,她第一时间前往社区报到。

运送居民团购物资、防疫点值班、线上开展思政工作……张烜煜每天忙得团团转。

尽管很忙碌,但她也不忘在工作中思考。在防疫站点,张烜煜提出了按照居民提交进出申请的时间对居民进行编号的办法,这一细节的改进,让居民进出身份核验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

身处疫情高发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消息,部分居民也偶有不配合的情况,这些都让社区工作人员的心情如同过山车,尽管也害怕,但张烜煜告诉自己:“那么多人都在为我们这座城市拼命,我没有停下的理由。”

一天,张烜煜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天的值班时,只要看到身边一些温暖人心的场景,她便会用照片或者视频记录下来,晚上值班回家后,张烜煜再将这些素材做成小视频发到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交流群。

视频发出后,交流群里顿时被“感谢大家的无私付出”“辛苦你们了”“向大家致敬”等字眼刷屏,群里“吐槽”的声音也日减少了。张烜煜说:“无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互助,便能让大家更乐观的前行,我们也才能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晏华华:用对待学生的那份真心对待居民

“尽心竭力,风雨同舟”是多年来晏华华对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的要求,而在汉阳区晴川街华园社区参与抗疫的他,也将此作为了志愿服务工作的信条。

除了每天协助社区排查居民体温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搬运和分发团购物资,最让晏华华难忘的,是帮助社区老人买菜、买药并送货上门的经历。他说:“要用对待学生的那份真心对待社区居民。”

QQ图片20200504121152

晏华华在社区为居民送菜

每次将物资送到后,晏华华都会关切的和老人们打听是否有其他需要的帮助的地方,并将大家的生活垃圾一并带走。

有一次,一位老人托他给另一个社区的家人送菜,晏华华一口答应了。因为没有公共交通,也不方便开车上路,看似不远的几公里路程,他足足步行了40多分钟才抵达。看到气喘吁吁晏华华,老人的家属感动不已,连声道谢后,还热情的拿出手机与晏华华合影留念。

晏华华说:“特殊时期,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燃眉之急,便是莫大的幸福。”

黄韬:云端关爱,身旁守护

疫情暴发以来,隔离在家的辅导员黄韬每天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打电话中度过的,摸排每个同学的身体情况、为同学们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半天下来,黄韬的手机电量几乎消耗殆尽。

2月1日,得知家住武汉的王同学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其家人也有疑似肺炎的情况,黄韬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安抚,并立刻向学院汇报了相关情况。在学校的帮助下,王同学的母亲顺利前往定点医院就诊,他也很快康复了。

黄韬说:“疫情期间,只要是得知哪位同学或家属有发烧的情况,都会担心的夜不能寐,但相隔甚远,能做的就是坚持每天通过电话关心、开导大家。”

2月中旬,得知滞留外地人员可提出返汉申请的消息后,黄韬便立刻递交了返汉“抗疫”申请,第一次未被批准后,他再次提交了申请,经过多方努力,他最终于3月4日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学校。

返校隔离期结束后,他又参与到中百超市代购志愿工作中。

为了守护留校学生的安全,黄韬从中百超市陆续为54名留校学生采购4000多元的生活物资,并一一送到了学生手中。他说:“能够在这种时候来到同学们身边守护大家是一份幸运,既然我已经出来当志愿者了,所有的风险就让我来承担吧。”

周熙: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应对“新常态”

工学院辅导员周熙是一名“90后”党员。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做好900余名学生的疫情防控和服务管理工作,除了落实学生日常健康打卡、制作问卷摸底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外,周熙每天都要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讯手段问候、了解40余名学生的健康情况。

“学生健康,我才放心。”周熙说。

为了将重要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周熙和同事通过技术手段,开发了小插件,实现信息自动发送,“这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传递准确度”。

从寒假开始时嘱咐学生注意返乡归途安全,每日了解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并进行查寝,到后来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学习计划制定、生活作息安排、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状态、17级考研安排等内容,周熙都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和家长反复进行叮嘱。

特别是对“三难”学生,周熙和学生、家长需要反复沟通,强调注意事项,常常一个电话就要打近一个小时。而这样的电话,周熙前前后后打了几百个。

“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们在家里总会觉得憋闷,和家长相处难会出现烦躁情绪。”周熙说,为了帮助学生们心情愉快地度过“抗疫时光”,他鼓励学生和家长在家中“一同运动锻炼、一起做家务”,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同时,他也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家长在疫情期间的状态,并提供建议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在家学习生活。他鼓励学生开展春耕帮扶和抗“疫”志愿服务,希望学生在实践中寻求青春真谛,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撰写文章,让学生“行”“思”都在路上。

除了积极参加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和学院党团学组织的会议,增加和学生们“见面”交流的机会,周熙也利用抖音、QQ空间、全民K歌等软件,拍摄关怀小视频、改编关怀歌曲、发布关怀状态等,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安波:为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保驾护航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安波是一名“90后”党员。疫情期间,安波放弃回河北老家,留守学校,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冲锋在前,积极参加学校党员服务队,开展社区巡逻,对小区门岗、封闭楼栋等区域进行巡查,对不戴口罩外出、遛狗、多人聚集等行为进行劝诫;同时,他还坚守学院值班一线,为学院退休教职工跑前跑后,买药送药,解决因疫情无法买药的燃眉之急。

“作为党员,关键时刻就该挺身而出。”安波说。

在疫情严重时期,安波冒着风险,多次带着因手术滞留武汉的学生前往医院换药、拆线。当他得知学院一名同学在放假回家被其母亲传染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后,在校领导、院领导指导、帮助下,他与时间赛跑,积极联系相关医院、社区、街道等,帮助这名学生顺利住院。在这名学生住院期间,安波还一直与其保持沟通交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打气加油。

“我恢复得还不错,感谢学校对我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养好身体,搞好学业”。安波告诉记者,在学生出院报平安的那一刻,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安波还结合疫情实际,坚守思政岗位,积极做好辅导员的本职工作。

他积极筹备开展了300多人同时在线收听的“大型”毕业年级线上家长会,通过做好家校联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借助新媒体,召开近500人参加的线上年级大会;带领兼职辅导员工作团队,为毕业年级学生修改简历290余份、进行就业指导200余.次.....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更应该做到‘休假不休工、放假不放松’,为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保驾护航。这是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的本分。”安波说。

陈煜: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是我的“梦想”

疫情初期,看着建安部群里同事们每天的讨论、看到新闻网上自己的同事奋战在一线的报道,身在湖南衡阳老家的陈煜有些“坐”不住了。

陈煜是一名建安部一名“90后”工作人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学校从事消防有关工作。

“我的同事一直在坚守,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建安部的一份子,也想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自己除了是一名保卫工作者,还是退伍军人,有责任,也有义务。”陈煜说。

家人非常支持陈煜的决定,在隔离期结束后,陈煜便立马办理了相关审批手续。“逆行”回到学校后,陈煜却发现自己的名字未出现在突击队的排班表上,这让他很是着急。

陈煜根据部门安排,对消防车进行热车启动,清查部分单位的消防设备,做好消防检查工作。同时,他仍不断地向组织请求加入突击队:“我想尽快和同事一起上‘前线’,我年轻抵抗力强,有一定的身体素质,那么多的老同志都去了一线,我不能在后面看着。”

终于,陈煜实现了“梦想”,成为疫情期间建安部突击队的一员。每天早上7点40到晚上10点,和他的队友们“三班倒”,在西大门门口值守,查验“健康码”、通行证及复工证明。

陈煜在西大门值守

陈煜在西大门值守

”平均一周下来要值2个班,因为正常的消防工作还要进行“,陈煜说,疫情期间,教学楼、宿舍的巡查工作量比较大,检查灭火器、更换失效灭火器,马虎不得。”

“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一切恢复正常”,陈煜在电话里告诉记者,5月7号和8号的晚上,他又要和同事们一起到西大门值守,“守护好狮子山家园的重要防线”。

吴凡:“越是紧急情况,越要顶上!”

建安部能源管理中心青年党员吴凡是一名“90后”,负责排污管道应急工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冬季,正值管道故障增多的季节,这让吴凡不得不每天“绷”着弦。

“越是紧急情况,越要顶上!”吴凡说,当时,看到新闻中说研究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感染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提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可能存在新路径后,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吴凡疫情期间应急紧急疏通污水管道

吴凡疫情期间应急紧急疏通污水管道

1月24日,大年三十,学校一位老师家中下水道堵塞,由于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但考虑到老师着急的心情,吴凡放下与家人的团聚,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联系,终于在先建村请到了人,并在大年初一早晨将故障解决。

2月14日,西苑小区两户下水道堵塞,吴凡联系校内维修队伍现场处理2次,但因无人开挖、没有设备,当场解决不了,吴凡便通过网络,联系了十余家社会企业,寻求帮忙,终于找到一家专业清掏公司进校服务,解决了用户之急。

疫情期间,吴凡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在做好排污管道应急工作的同时,他根据建安部统一安排在西大门值守,检查出入车辆及人员、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前前后后“站了十六七班岗”。他说,能为狮子山校园这片土地的师生做好服务,自己就满足了。

陈鹏:在战“疫”一线展现军人本色

陈鹏是后保部绿化保洁服务中心一名“90后”党员职工,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疫情初期,已经回到江夏家里的陈鹏因为交通阻隔,无法赶回学校参加中心的“消杀突击队”。得知同事们每日战斗在学校的各个区域,“有劲却使不上”的陈鹏心急火燎——他迫切地想为抗疫做些事情。

当得知所在的明星社区需要志愿者后,陈鹏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入户调查测体温、买菜、搬运物资、调查独居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在小区出入口值守、检查健康码......“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却与居民息息相关,一点也马虎不得”。

当得知小区一名患有肺气肿的老人急需到医院救治却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后,陈鹏二话不说开上自己的小汽车,把老人送到江夏区人民医院。等老人治疗结束后,又将老人从医院接回家中。

“都是邻里邻居的,有什么困难,搭把手就过去了。”陈鹏说。

陈鹏检查学校地埋式垃圾站设备

陈鹏检查学校地埋式垃圾站设备

从2月底到3月底,陈鹏在志愿者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了30多天社区志愿者。复工后,陈鹏又马上投入新的“战斗”,与同事们一起利用高压洒水车、高压喷药机、高压背式喷壶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学生宿舍区、校医院、住宅区等区域使他们消杀的主要“战场”,200余个垃圾桶、8个垃圾箱、5个地埋式垃圾站、1座水平式垃圾中转站、6台在用垃圾车,是他们消毒消杀处理的“目标”。他们日均用药原液30多公斤、喷洒药水达4吨。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面对艰难险阻,就是应该带头迎难而上!”陈鹏说,他将继续“站好岗”,确保环境消杀工作顺利进行,为师生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他们是90后,也是医护人员,是教师,是退伍军人……

 当灾难来临,城市被“封锁”,他们却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抗疫志愿者。

 他们自发冲锋到最危险的地方,竭尽所能支撑着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转,用青春之光照亮了这座因疫情而黯淡的城市。

 “五四”青年节之际,他们的内心在吟唱,他们的力量在奔涌!

 听那风中,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和声。

(记者:匡敏 刘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吴义生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