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青年岗位能手:在平凡岗位里创造出不平凡

核心提示: 4月24日下午,学校第十二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会在线上举行。欧阳亦聃、王鲁峰、蔡鹏、申邦、廖宜涛、谢卡斌、李祖佩、雷磊、蒋朝常、穆凯锋等十人当选为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二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校党委书记高翅、副校长青平参加评选会并讲话。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张璐 记者 徐行)4月24日下午,学校第十二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会在线上举行。校党委书记高翅在线观摩评选,副校长青平,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校青年联合会常委、委员及青年教职工代表等参加评选会并担任评委。

19位候选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分别介绍候选人的岗位履职情况,经过线上投票,欧阳亦聃、王鲁峰、蔡鹏、申邦、廖宜涛、谢卡斌、李祖佩、雷磊、蒋朝常、穆凯锋等十人当选为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二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

教书育人,园丁勤勉细耕耘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欧阳亦聃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她先后获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风采奖、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疫情期间,她连续三个月每天通过打卡交流等形式关心本科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线上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和研究生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指导。同时,她带领着研究生迎难而上,一起负责水稻南繁基地上万份科研材料的播种、插秧、杂交和收种工作,保障了科研课题的推进。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王鲁峰,以一张疫情期间“在农村屋顶顶着寒风开展网络教学”的图片受到广泛关注。“枯坐屋顶,只因那是我的三尺讲台。”一直高度重视教学的王鲁峰多次获评“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他在学生培养上格外用心尽责,努力做到视如己出,所担任班主任的本科班级多名同学被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

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蔡鹏认为,教学重在严格指导、讨论启迪。他创新教学方式,主持慕课,已开课三期,选课人数近万人。他坚持每周与研究生讨论一次课题,及时答疑解难;注重指导学生跟踪学科前沿,勇闯无人区;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教。他始终言传身教,连续5年给学院新生做入学辅导报告,鼓励同学们培养专业自信和专业精神,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工学院青年教师廖宜涛从教十余年,始终牢记教师的第一责任——教书育人。他积极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走在教研教改前列。他深信,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授好业,更要传好道,不仅仅要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还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连续担任班主任,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指导的机制1101、1501班级就业率均实现100%。学生们说:“小廖老师,不仅是严师,更是兄长,对我们的关爱无微不至。”

科研学术,只管攀登不问高

探索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一直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谢卡斌的追求。他从事水稻生物学、植物微生物组学、作物抗病机制和基因组编辑的研究。他开发的一系列新植物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运用。同时,他本着开放的精神,建立了植物基因编辑的数据库,供国内外科研人员使用,向国内外百余个实验室提供了基因编辑的载体。

动科动医学院青年教师申邦对教育和科研事业充满激情和热爱。他坚持聚焦前沿,组建了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初期,他选择了“逆行”武汉,积极开展新冠病毒的病原学和疫苗研究,体现出青年科学家的担当。申邦坚信,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不会白费,魅力学院和一流学科终将再创辉煌。

文法学院青年教师李祖佩坚守学术本真,追求务实创新,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近年来,他先后在20余省进行长期驻点调研,与基层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撰写了20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和随笔。他致力于践行理论务农的学术志向,并最终将学术研究转化为社会服务的成果:撰写并提交政府咨询报告多份,在涉农项目资金使用、农村公共卫生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勇担当

校医院雷磊医生负责康复理疗科的门诊诊疗工作,年均接诊病人5000余人,治疗病人2万余人次。疫情暴发后,他驱车300公里赶回学校,在校医院全科诊室值守,一守就是近20天。他不畏危险,主动请缨去洪山区隔离点,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天繁忙工作下来,全身都不知湿透多少次,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他与同事共同收住新病人70余人,为近400名疑似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转诊重症30余人,核酸检测133人,发放中药、西药、中成药400余人次,出色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在奔赴隔离点前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5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委宣传部蒋朝常是一名记者,他常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普通师生、聚焦学校事业发展。他勤勉敬业,为保证“新闻不过夜”,他和同事们常常改稿到凌晨。疫情暴发后,他1月25日“逆行”武汉,在校坚守70余天,开展“战疫快报”“战疫故事”系列报道,完成学校指挥部的重要新闻报道4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发布学校疫情防控、春耕备耕等新闻。他还参与到党员青年突击队、社区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为战疫贡献一份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穆凯锋于2019年12月参加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目前驻油铺街村脱贫攻坚。在疫情防控战中,他第一时间参加党员青年突击队,承担中百超市社区代购一线工作,协助统筹协调社区党员志愿者工作。作为学院办公室主任,他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服务工作方案》,组织成立学院党员服务队,开展社区巡逻和封闭楼栋值守工作。他累计协调志愿者90人次,参与社区、学校、学院防疫志愿服务30余次,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60多天。同时,他还联系医疗资源向驻点扶贫村捐赠口罩,协调校内专家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青平结合评选活动就“青年如何立足岗位发展技能,在新时代健康成长”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不忘初心跟党走。青年要把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和理想。二是要注重品德修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有“立己达人”的博大胸怀和志向,秉承华农人优良传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夸夸其谈,不说假话、空话。三是要勤奋钻研业务知识。书是读不尽的,能力的提高也是没有止境的,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重塑知识结构,依靠读书、学习走向未来,让人生的每一个痕迹都留下扎实的脚印。四是要永远与群众在一起。青年的成长离不开群众,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不仅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忘本,更要向群众学习,多向身边的同志请教,共同成长。

高翅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学校自1998年“十大青年岗位能手” 开始评选以来涌现出的优秀获奖者。他表示,青年是大学时代性的标志,是大学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在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青年们正在书写着华农的历史、中国的教育史和国家的发展史。今天的候选人正是学校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代表。高翅强调,大学是一个探究未知、探索真理的地方,要始终坚持价值引领,在教书育人中引导青年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准绳。

高翅从四个方面勉励华农青年。第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生只有一次,贵在勤奋、钻研、持之以恒,其中以读书最能体现,教师上课也正是带着自身的阅读史给学生上课。“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要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对待,将精神营养融入到每个人灵魂中。第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中始终追求和明辨真善美,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求真、崇善、尚美之人。第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要有一股韧劲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第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滴水穿石,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育人关乎的不仅是一个学生和一个家庭,更关乎社会、民族和人类。青年教职工在最庄严、最神圣的育人使命中,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魅力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高翅要求各个单位要自始至终重视青年工作,关心爱护青年成长成才,及时帮助解决青年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狮子山成为乐学、乐活的乐土。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高翅向全校青年朋友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

审核人:彭小川

【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二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

欧阳亦聃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王鲁峰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蔡  鹏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申  邦   动科动医学院教授

廖宜涛   工学院副教授

谢卡斌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祖佩   文法学院副教授

雷  磊   校医院主治医师

蒋朝常   党委宣传部干部

穆凯锋   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