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新闻特写:我校国际学生教育呈现新变化

核心提示: 近年来,学校国际学生教育不断发展,一张张投票单,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四项举措,开启国际学生教育的新征程。

近日,研究棉花基因编辑的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国际学生Hakim Manghwar、2017级国际学生Amjad Hussain和从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强化技术研究的工学院2016级国际学生Eid Salah Abobakr Gaballah的论文分别在相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这是疫情期间,国际学生的部分最新科研成果。

一张投票单,见证国际学生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每次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都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材料——拟授予博士学位人员投票单。投票单上详细记录着每名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博士论文题目、发表的文章、论文答辩情况等。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们逐一讨论、审议每位申请者的情况,并投票表决是否同意授予其学位。

2019年投票单上,有一些国际面孔比较引人注目:

Muhammad Tahir Ul Qamar,信息学院2016级博士生,学校2019年研究生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奖”获得者陈玲玲教授的学生。在陈玲玲申报材料中放在学生第一位展示的他,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后,却申请了延期2个月,他要将自己开发的一个植物泛基因组构建工具分享给课题组的同学们。实验室同学说:“Tahir不仅科研做的好,而且乐于助人。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实验室同学在每学期的组会中都有两次全英文汇报,帮助我们提高了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深受课题组师生好评的他,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多次被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全额资助参会。

Muhammad Haseeb Raza,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他的学术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导师颜廷武教授评价他在专业学习上的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目标明确,计划性强。在申请来华留学时,他就与导师明确了研究选题,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设计好了调查问卷,利用寒暑假在中巴两国开展农户样本调查,奠定了研究的数据基础。二是敢于挑战,主动性强。他主动克服语言与文化障碍,在充分了解团队科研进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究设计和方法,遇到困惑主动交流请教,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Muhammad Riaz,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级博士生,在姜存仓老师实验室开展柑橘施硼缓解铝毒方面研究。投票单上,他的研究成果有长长一串。在校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2篇入选高被引论文。“Riaz勤奋刻苦,乐于助人,英语很好,经常帮其他同学修改论文”,姜存仓老师说起Riaz满口称赞。

Aftab Alam,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14级博士生,学校生物质能实验室培养的一名国际学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该实验室先于他毕业的Zahoor,连续发表了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小麦秸秆糖化技术。据其导师彭良才教授介绍,该技术将乙醇产率提高到了19.4%,领先于国际上已报道的小麦秸秆最高转化率。

2019年投票单上共有60张国际面孔,其中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有23人。这23人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人均1.6篇。同期,该院中国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人均1.3篇,且发表论文的期刊和国际学生的大体一致。中外学子正齐头并进奔跑在科研大道上。

一组数据,了解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创新

我校国际学生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但大发展始于21世纪初,至今不过十多年。经过不断摸索,迅速通过“扩大规模、追求质量”阶段,进入“质量优先、优化结构”的新时期,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一组数据体现着“质量优先、优化结构”的管理创新。

录取率6.36%——

2019年4月24日,巴基斯坦学生Faisal Ayub Kiani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火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拉瓦尔品第市。来自木尔坦地区的他是去参加我校在此举行的国际学生招生考核面试。从4月22日至27日,由园艺林学学院匡汉晖教授领衔的国际学生招生考核工作组,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皮埃尔干旱农业大学2个考点,对来自巴基斯坦全国各地的150名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进行了面试考核。在主要生源国建立境外考试中心,组织教师赴境外开展考核面试,这是我校为提高国际学生招生质量采取的新举措。

招生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源头。为把好入口关,学校建立了导师-学院-学校三级审核录取制。积极推进与主要生源国、目标生源国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国际学生优质生源基地,构建国际学生定向培养招生模式。如今,学校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主要生源国排名最前列的高校。2019年,我校收到国际学生申请材料共计1479份,实际录取95人,录取率为6.36%。

清退各类不合格国际学生16人——

每个月28号,在学生事务大厅,国际学生们都会进行签到。如果有学生未经请假而缺席签到,学校将追查去向,并根据校纪校规进行严肃处理。这是我校的国际学生月度考勤制度。严格的日常管理是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学校编印中英双语版的《国际学生指南》,定期邀请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警官上法制课,组织校纪校规考试,不断强化对国际学生的中国法律和校纪校规教育。

学校注重趋同管理,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执行国际国内学生同一标准,通过坚持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复制比检测等制度,确保国际学生学位授予质量。国际学生微信群里,学生们交流最多的是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自发形成了一种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氛围。

2019年,学校评选表彰了21名国际学生,同时,也清退了各类不合格国际学生16人。每年定期开展国际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坚决中止或取消其奖学金资格。

从64个学时到192个学时——

“我的学习时间不够,我要快点学好汉语”,泰国学生黄休斯在实验室做实验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汉语书,甚至在她的试验台上都贴满了“汉语字条”。

“我们的汉语还不够流利,想继续学习汉语”,已通过HSK4级的巴基斯坦籍学生宋鹏等16名国际学生主动联系留学生管理处要求开设周末汉语提高班。

2019年,学校对国际学生汉语教学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汉语听说》和《汉语读写》两门必修课,学时数由以往的64个学时增加到192个学时;新增了《中华文化体验》选修课,面向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开设汉语提高班,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的需求。同时,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汉语授课的学生申请时就必须至少通过国家汉语水平5级考试,并且在进校学习一年后达到6级水平;英语授课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汉语水平3级考试才能毕业。

学校分“校本类”“引智类”和“品牌类”等3类,大力推动全英文课程建设。截至2019年,已累计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206门,基本覆盖了我校国际学生主要培养专业。

新举措带来新收获。国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同步增强。2019年共有206名导师给国际学生发出了接收函,较5年前增长了3倍。我校国际学生博士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国际学生教育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评为优秀。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希望我校为其定向培养人才。在我校国际学生奖学金体系中,悄然出现了越南、孟加拉等国政府奖学金。

四项举措,开启国际学生教育新征程

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发展一流国际学生教育。我校国际学生教育将立足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坚持走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探索分类培养,全面修(制)订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分类建设全英文课程体系,建好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进一步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能力;推进生源国别和区域研究,分国别按学科制定具体招生遴选标准。

二是主动出击,加强境外考试中心建设,改进招生录取考核方式方法;整合对外合作交流资源,开拓新的生源市场,不断优化生源国别结构;创新招生策略,与国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学生双向联合培养。

三是深化趋同管理,健全国际学生奖惩和淘汰机制,完善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严格日常管理,将国际学生教育纳入全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

四是推进协同育人,探索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有机统一的培养模式,提升培养效能;丰富“感知中国”活动内容与形式,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外学生互动融合,增进国际学生爱校友华情感。

(本文作者系研究生院留学生管理处处长 胡文)

责任编辑:孙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