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用知识与智慧助力疫情防控斗争胜利

抗击疫情的斗争精神可以是宏大叙事,也可以是普通点滴。小事虽小,却能照见斗争中的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配合高校、社区和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群像。地处抗疫重点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在疫情发生后,立即召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号召广大师生以及校友行动起来,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各种方式投身或支援抗疫前线,用信心、科技筑砌战“疫”防火墙,用知识与智慧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

“一封信”引导学生成长与成熟

面对危险,恐惧是人的本能。面对疫情,负面情绪难免蔓延。如何化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面对疫情?2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在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中,通过“四个追问”给出了“答案”。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终于可以停一下、静一下,来认识和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追问: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什么是红色的信念与信仰?” 这场战“疫”同样是一次真实的“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这封信以“四个追问”为牵引,向大学生阐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公开透明的疫情通报机制和救治防控体系,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这封信引导大学生要理性面对疫情,消除不良情绪,涵养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以模范言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传播正能量,积极参与到构筑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中来;这封信还告诉同学们,一场灾难最能反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品性,面对这次灾难,既要看到国家、政党和民族的凝聚力与行动力,在艰难时刻,更要用宽容与善良的心,理解身边的一切;这封信最后勉励同学们,在灾难面前要学会成长与成熟。

这封信由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系副主任陈明执笔,通过重建广大师生心理防御方式,增强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从心理上筑牢战“疫”防线。在谈及撰写这封信的初衷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恺表示,思政课教师达成了“学生的心理疏导优先于教学本身,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作用,以引导为主、教学相辅”的共识。李恺说:“因为这个共识,我们就想结合当前抗疫的背景,引导同学们反思和追问。最后课程组想到通过‘一封信’来化解学生在此次疫情中的心理焦虑,让学生有所启迪。” 

看到课程群里分享的这封信,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1701班学生张新翊说:“这封信让我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学会有勇气地去理解、去包容,也让我意识到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疫情。”他表示,经历疫情,自己更加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关注国家,聚焦自然生态、食品安全和疾病防御,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这封信让我更加明白疫情并不可怕,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积淀自己,用宽容与善良来面对与理解身边的一切;应当反思自己,用行动去诠释民族大义,早日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1802班学生郭瀚泽如是说。 

发挥学科优势  为战胜疫情提供学术支撑 

“国家明确指出新冠肺炎防范从社区抓起,战‘疫’从医院主导向社区防疫转变,我就从社区自治、以评促建、区域差异化的社区防疫模式三个方面展开,提出咨询建议,希望能够为政府开展社区防疫工作提供参考。”疫情发生后,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晨密切关注武汉市新型住宅小区、传统老城区社区的各种应急措施,总结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社区防疫政策的建议。她的研究有三个方向:一是特色防疫社区的评估指标体系,战“疫”需要打持久战,需要通过常态化的评估来分析问题,推进政策实施;二是对社区确诊、疑似、发热病例数量进行空间分析,以利于判断疫情的集中点位置以及辐射半径;三是辅助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防疫工作,量身打造切实可行的社区防疫工作方案。

曾晨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她对武汉市老城区和新社区的管理模式比较了解。她以项目为依托,围绕社区防疫工作开展调研分析,调研的主要成果整理成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提交给相关部门,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建言献策的一个缩影。为了尽量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有效提出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咨询建议,华中农业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和特色,在第一时间组织各领域教授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智库研究工作。各学院有关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从经济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教育学、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农业科学等专业角度,针对疫情对种植业、畜牧业、公共治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食品消费及食品安全、农业农村发展、公众思想心理状况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对策建议研究,为疫情防控应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焕春院士、金梅林教授及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克服困难,与病毒赛跑,抓紧推进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工作;经济管理学院熊航教授开展了在线问卷调研,系统了解当前疫情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和面临的问题,为研究重大突发事件对“三农”影响深度的把握提供数据支持;文法学院社会学系田北海教授组织师生团队,发起了名为“新冠肺炎疫情公众心理与行为调查”的在线调研分析;副校长青平及其团队完成了《风险视角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报告……这些咨询报告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法学系刘旭霞教授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了《我在武汉挺好的》等17篇原创文章,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疫情发生以来生活的点点滴滴,为读者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助力春耕备耕  上好“田间大课”

“不违农时”一直是“三农人”的重要遵循。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告诉记者,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恰逢雨水节气,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倡议,建议返乡师生就地帮助春耕生产,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念,共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历史使命,共同上好这堂“田间大课”。梁伟军认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服务春耕生产,不仅为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且创造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探索未知世界的宝贵机会。

“疫情之战须臾不可松懈,春耕也到了紧要关头。就地帮助农业生产,对学生是一次实践教育,对教师来说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表示,强农兴农是农林高校的特殊使命,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以“宏农学,扬国光”为己任,重视将学科建设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将知农爱农与强农兴农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农业人才。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志平认为,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搞好农业生产,做好“三农”工作,需要从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春季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工作、恢复并稳定农业生产秩序、补齐“三农”短板、防控重大病虫害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

3月4日一大早,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姜道宏,就坐在家中电脑前依托“云端”平台诊断植物病虫害。学院罗朝喜、张宏宇、周广生、刘立军等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产业岗位科学家,也通过线上平台为春耕生产期间油菜栽培、桃树病虫害防治、柑橘病虫害防治、苎麻栽培等提供技术操作指导。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表示,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迎来决战决胜的时刻,决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华中农业大学要在进一步凝聚师生力量、筑牢战疫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的同时,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做科学研究前沿的先行者,做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者。

 (刊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20日189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通讯员 吴珊)
责任编辑:程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