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战“疫”故事】“疫”往无前:奔走在华农社区的两个身影

核心提示: 疫情防控开展以来,每天都能见到华农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根平和西社区党支部书记肖万斌风风火火地穿梭在社区道路、住宅楼栋。王根平和肖万斌已经连续工作至今,未休息一天,只为守护着华农东、西社区每一寸土地,说起他们俩,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不要出门!不要聚集!戴上口罩!有什么需要及时和我们说……”疫情防控开展以来,每天都能见到华农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根平和西社区党支部书记肖万斌风风火火地穿梭在社区道路、住宅楼栋,雷打不动。

1月24日,武汉市压实基层社区的防控责任,街道和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自那时提前返岗工作起,王根平和肖万斌已经连续工作至今,未休息一天,只为守护着华农东、西社区每一寸土地。说起他们俩,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1.2王根平(右一)在社区和居民讲解疫情防护知识

王根平(右一)在社区和居民讲解疫情防护知识

王根平:用心服务,当好居民的“勤务兵”

“我们不仅要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更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门员’”,王根平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每天早晨6点半,天刚微微亮,伴着急促的闹铃声,王根平迅速起身,快步跑进洗手间洗漱,随意吃一点早饭,便开始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

1.1王根平在楼栋做消杀

王根平在楼栋做消杀

华农东社区工作人员中男同志非常少,由街道聘用的女同志较多,所以很多事情只能“一肩挑”。社区消杀是每天最为重要的工作,由于人手不足,加之东社区很多楼栋没有实现物业覆盖,王根平便穿上严密的防护服,背起16L的消杀喷壶,一栋一栋楼,喷洒药液,往往一趟下来,全身湿透。

“你好,家里老人的药品用完了,请问可以送一下吗?”刚做完社区消杀的王根平就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于是,王根平便又开始协调安排购买药品的事,二十分钟后,药品终于买到,及时送到老人家中。王根平说:“这样的电话每天都有,因为属于东社区管辖的南苑,居住的老同志居多,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无论是送菜还是送药,我们都要做好上门服务,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

由于有部分免费赠送的蔬菜和生活物品主要提供给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家庭,有的居民不理解,向社区寻求“说法”,王根平又得一个一个做着解释。

2.2肖万斌(左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整理分发蔬菜

肖万斌(左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整理分发蔬菜

肖万斌:勇挑重担,做好防疫的“好战士”

“现在什么都可以缺,手机不能缺,每天都要频繁地拨打接听电话,手机经常热到发烫,充电宝更是不能离身。”肖万斌翻看手机通话记录笑着说到。

华农西社区方圆3平方公里,包含孙家窑、西苑北、珞南雅居、西苑小区等区域,共有3100余户7400余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单位型社区。肖万斌告诉记者,自从战“疫”打响以来,他每天只能睡不到6个小时,负责人员的拉网式摸排,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协助转运患者,强化封闭管理,家庭电话访问……肖万斌每天事务千头万绪。

而遇到运送密切接触人员和发热病人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2月的一天,西社区有几个密切接触者需要转送至学校二号楼隔离点隔离观察,由于居民的腿脚不方便,肖万斌为了避免更多人接触,他做好自己的防护,便独自开着建安部负责巡逻的电瓶车直接运送。将发热居民送到定点医院就诊,肖万斌也陪同多次。有居民关心的问到,“你与被传染危险甚至仅1米,你不怕吗?”。他认真地说:“说不怕那是假话,但我是社区的第一责任人,又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就是‘打仗’,我们必须冲锋陷阵。”

“其实做通发热居民到医院检查就诊的工作才是最难的。” 肖万斌坦言,曾经就遇到一位发热居民因为害怕进医院而不愿意检查,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好不容易说动了,结果将紧急用车协调好后,这位发热居民“反悔”不去了。当时肖万斌有些挫败,但他依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与居民沟通,最后将他送进了医院。

2.1肖万斌(右一)在社区了解居民生活情况

肖万斌(右一)在社区了解居民生活情况

“疫情再复杂,社区的各项工作也不能乱”是肖万斌与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提醒的。将发热居民送去“核酸”鉴定,送到隔离点去隔离,送到医院去就诊,给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医送药和生活物资,肖万斌和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程序,认真地做着,他说:“忙而不乱,才能让居民安心。”

社区书记:勇于担当,成为社区的“先行者”

王根平每天所做的事情,也是肖万斌需要做的;肖万斌所经历的所有,王根平也没有“旁落”。他们俩就像是互相的镜子,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做着社区“先行者”。

每一项“防疫”政策的落地,都需要依靠社区,居民的生活与防控也需要依靠社区,守护好社区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王根平、肖万斌两位社区书记也有苦、有累、有委屈。但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时候如果考虑多了就干不成事了”。

王根平、肖万斌表示战“疫”中社区是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战场”之一,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就是关键。前期因为人手紧缺,两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满负荷工作,他们俩更是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期间还熬了若干个通宵。“现在学校各单位下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加入了我们,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有条理了,整个工作也更有节奏了。”肖万斌说到。

当要结束此次采访时,王根平和肖万斌几乎和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他们说,不要过分关注他们俩,因为社区奋战在抗“疫”中这个团队的所有工作者“个个值得赞扬”,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回顾采访时发现,有一个词是王根平和肖万斌都提到多次的,那就是“理解”。“每个人对信息的阅读和对工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要求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来进行服务。”于是,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指责等经常伴随着社区工作人员。一封“旁观者”的深夜随笔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 他们克服物资短缺、人员不足,每天忙碌着防控宣传、辖区巡查、测体温、送医协调、张贴通知、排查、登记造表、上报信息、送药、送生活物资、消毒……按说这个时候,社区和物业人员应该得到掌声和赞美声,应当被理解,工作应该给予支持与鼓励, 可现实中,却一次次寒着他们的心……”就像两位社区书记所言,他们累一点没关系,冲锋一线也不算事,只是希望得到社区居民的信任与理解,这是真正的“强心剂”。

每天,我们都会与社区工作者打交道,他们劝我们不能外出,但他们自己却不得不奔走在外面,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或许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记者 徐行 审核人:李寅甲)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