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一所大学在一个小山村的扶贫接力(2)

——华中农大扶贫油铺街村的5年坚守

核心提示: 4任工作队、12位同志、历时5载,华中农大一代代扶贫人在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接力真情扶贫。

第三棒:“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

第三棒的接力人,是刘进同志和他的队友,这一棒一跑就是两年。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敌人,“精神脱贫”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刚到村子,工作队正赶上整村脱贫出列的关键时期。工作队助力“两委”换届、狠抓作风,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面对面宣讲扶贫政策和发展规划,树立“我脱贫,我光荣”思想,努力化解了不少矛盾和纠纷。

为了将村民的思想都统一到发展大局上来,工作队建立了微信群,撰写了公开信,组织了趣味运动会,发布了村“年度十件大事”,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渐见成效,从“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出门嫌远、打工怕累、发展怕赔”到“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基本面貌慢慢形成。

扶贫先“扶智”。2018年4月12日上午,油铺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大学生艺术团民乐团刘睿同学向孩子们讲述了竹笛的专业知识,这次“文艺下乡”旨在点燃孩子们的梦想。也正是这次交流,中心学校校长刘国平道出了农村英语、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工作队默默记在了心里。从2018年暑假开始,工作队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在村里开展了艺术和心理健康夏令营,2019年3月28日,来自美国、巴基斯坦、埃及的4名“洋外教”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他们分享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英文课,也在农村孩子心中种下了“看世界”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190329120355

外教来到油铺街村

送医药下乡

送医药下乡

工作队还与学校妇委会联系,促成了“爱心妈妈”活动。2018年小雪节气,12名“爱心妈妈”走进油铺街村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认亲儿童代表程迪凡表达了对“爱心妈妈”们的谢意:“从此,我又多了一个妈妈。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可以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爱心妈妈”黄丹老师说:“奉献爱心的过程是相互的,我们也要谢谢孩子们对我们的接纳。”

两年时间,油铺街村民的精气神变了:抹牌赌博的少了,锻炼散步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自主发展产业的多了;各种争论少了,关心支持村集体发展的多了。村民们说:“这两年村里办成了许多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办成的事。”油铺街村先后被列为2019年黄梅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湖北省2020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工作队交接仪式上,刘进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村支书柳志安授予第三批工作队队员为“油铺街村荣誉村民”,这个称号是对第三届工作队767天、4万7千公里行程的最大肯定和褒奖。在他们心中,早已将油铺街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第四棒:“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接力的最后一棒,往往是冲刺。驻村第四队在脱贫攻坚之年接过接力棒的压力是巨大的。基础已奠定,产业已发展,能解决的业已完成,即将进入的是扶贫“深水区”。

正因如此,他们驻村第一时间就是全面了解村容、村貌和村民。仅仅一个多月,队长涂俊才的三个“遍访”让村民们称道:遍访贫困户、遍访村内企业、遍访农民合作社。

为了认清每位村民,工作队成员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在村办事大厅查看扶贫手册和脱贫记录,每天晚上23点后才开始洗漱休息。

耐心沟通是最基本态度。有次一位大娘过来,一直到中午12点半,工作队把她接到了乡里餐厅,继续倾听她的想法。对于村民的诉求和纠纷,工作队耐心倾听、协调、处理,有时候听村民在办事大厅讲着,就忘记了做饭吃饭。

IMG_20200108_120742

指导果树栽种实践

村支部书记柳志安接受采访

村支部书记柳志安接受华农“农展会”媒体采访(本文图片由历任扶贫工作队提供

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工作队深入学习研究、吃透中央精神,提出“融合、融入、融通”的思想。为了融入村民,他们零基础烧火做饭、与村民深夜长谈、用脚步丈量山村土地。2020年决胜之年,他们将着力脱贫攻坚、着力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夯实党建基础,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同时,学校还在原有产业扶贫、科教扶贫、精神扶贫基础上提出文化扶贫的思想,传承历史、固化“村规民约”、注重保护民俗文化、发掘口述历史、活化老物件等工作,为油铺街村高质量发展转录“文化基因”。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接力棒在一代代扶贫人手中传递,华中农大与一个小山村的脱贫故事还会更精彩。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 刘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