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一所大学在一个小山村的扶贫接力

——华中农大扶贫油铺街村的5年坚守

核心提示: 4任工作队、12位同志、历时5载,华中农大一代代扶贫人在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接力真情扶贫。

“看到华农人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农历年前华中农大一行人看望慰问村民鄢八生时,他身体孱弱却感情真挚地说到。

扶贫是一场宏大叙事,但对于华中农大和油铺街村而言,它就是193公里的高速路,一头连着一所大学、一头系着一个山村,也是一次次电话,一头连着驻村队、一头系着村民,更是一种担当,一头连着国家,一头系着地方。

4任工作队、12位同志、历时5载,他们接力真情扶贫。

QQ图片20200121194451

四任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付军、李寒、刘进、涂俊才与油铺街村支书柳志安合影

第一棒:“只有甄贫才能扶贫”

一家榨油坊、一条街道、几户人家,远处青山绿水、近处菜油飘香,这是油铺街村田园景象。

然而,2015年前后,这里被冠以“软弱涣散村”,5个小组只有沙石路,“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党员服务中心破旧,满地灰尘,常停水停电,村民开会拍桌子、摔凳子,不信任、不支持、不合作,村委办公桌上至今留有一处村民摔杯子的“疤痕”。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的要求,华中农大派出付军同志担任首届驻村工作队队长,进驻油铺街村开展精准扶贫。

一切从最基础、最基层的地方做起,“打江山”的工作并不好做。工作队住村民家、走泥泞路、吃农家饭、学当地话、干农业活。通过 “一查、二看、三访”,实地调研,逐步摸清贫困户和驻点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学校专家领导调研农村教育0

工作队带领学校老师调研农村教育

专家现场指导再生稻种植

工作队邀请黄见良教授等现场指导再生稻种植

很多村民认为,“衣服不正是因为领子没牵正”,建设一个一心为公、战斗有力的党组织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总投资40余万的村服务中心得以扩建、班子得以组建,“开门办公”成为联络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服务中心的建设传递出一个信号:村上有了一个公务中心,一个汇聚干事创业的地方。

“只有甄贫才能扶贫”,要知道,2013年的贫困户是村干部凭“印象”选定的,不公允也不透明,村民意见很大。工作队一家一户摸排,细致入里、洞幽烛微,共走访9个小组、323户、1147人,接待来访500余次,共认定贫困户62户158人,并为所有贫困户建档立卡,摸准了贫困户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建立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完成精准识别“大数据”,获99%识别率、95%满意度。

工作队的“大事”很大,“小事”也不小。当贫困村民谢红花最无助的时候,工作队帮她在华中农大后勤找到了工作,供养三个孩子读书;程超因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工作队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来帮助这个年轻小伙,在捐钱捐物的同时,帮助他筹备开办“村民淘宝”店;当村民散养土鸡销路不畅的时候,工作队帮忙找熟人、同事帮忙“消化”。

也正是这第一棒工作队,华中农大“真扶贫、扶真贫”的名声得以传播。而付军也被当地村聘为 “名誉村支书”。

第二棒:“为产业扶贫而痴狂”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实现真扶贫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第二代驻村队的光荣与梦想。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出身、长期从事教育培训的李寒同志对产业兴旺素有向往。来到油铺街村后,工作队深入勘察地形、遍访人文,第一次确定了油铺街村产业发展思路:三面环山、溪流横穿,西有四祖寺、东接五祖寺、北倚老祖寺、南连黄梅县,青山绿水环绕、革命文化丰富、禅宗文化汇聚,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就是村子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

2016年年底,在工作队的努力之下,高翅教授、彭光芒教授、王明副教授等一行先后来到油铺街村,实地查看村容地貌,经过充分论证,他们认为灵秀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人文资源恰是产业扶贫的关键切入点。

如何寻找投资方?工作队用“痴狂”一词形容他们寻觅“能人”的过程。当找到“青山绿水生态农业”投资人李柳军、蒋劲松时,工作队如获至宝。整个2017年正月,他们辗转家乡、学校、油铺街村,与投资人反复商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做农业需要情怀、耐力和专业知识,要珍惜“血汗钱”,也要回馈父老乡亲。

QQ图片20200121214834

丰饶的油铺街村

QQ图片20200121194932

“青山绿水生态农业”百亩荷塘

当年3月,村委活动室,当工作队把油铺街村未来的秀美富饶图景展现出来的时候,他们“眼前一亮”,“眼神充满了希望和好奇”,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家乡会如此俊秀丰饶,就这样,青山绿水100亩荷田第一期项目落地。

那以后,工作队变得特别忙碌,流转土地、江西选种,工作队员还记得,“小荷才露尖尖角”时节,他们立于荷塘、静观嫩芽、畅叙未来,那一刻再苦再累都值得。

疙瘩一个一个解,工作一点一点做。光伏发电是工作队引入的另一项目,因选址聚集荷塘,荒山迁坟成了最大阻力,10座坟年代不一、涉及面广,必须做好大量细仔的思想工作。起初程习文的叔叔坚决不迁坟,即便平坟也不迁坟,经过工作队艰难的思想工作,他终于同意迁,一块石头最终安放在工作队心中。

对工作队而言,最难以忘怀的是村民们看到未来美好蓝图时的眼神,最好的表扬是一位母亲的评价:“有华中农大在,我不担心我的儿子(患间歇性精神病)了,我死可瞑目了!”

而这眼神也是李寒负重前行的动力,离开那天,村民对他说:“您永远是我们村的发展顾问!”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