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写作与沟通》:试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核心提示: 面向2019级本科生精心开设《写作与沟通》核心通识课,示范引领带动课堂改革,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并以此为支点,搅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池春水”。

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对标一流高校找差距,对照师生期望找不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课堂教学不活、师生互动不够、课外学习压力不大”等问题,牢牢把握课程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坚持狠抓课程质量,聚力建设一流课程。

面向2019级本科生精心开设《写作与沟通》核心通识课,示范引领带动课堂改革,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并以此为支点,搅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池春水”。

取经钻研,组建一批有爱的师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3月,带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满腔热忱,我校文法学院国学部8位老师,踏上了赴清华大学取经求教的旅程。在清华园内,他们通过教师座谈、随堂听课等方式,对《写作与沟通》这门课程的具体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

去时虚心问学,归来满载收获。兰霞老师感慨道:“此次的调研太有收获了,把握国内相关课程教学前沿动态,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好《写作与沟通》课程,我们心里有底了。”

精诚一心,勇担重任。老师们回到学校,立即围绕团队怎么建、教师哪里来、课程怎么开、怎么样才能使课程可持续进行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了《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的筹备工作。

 

金艳认真讲课1 摄影记者:魏雪妍

金艳授课现场

时间紧、师资力量不够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本科生院会同文法学院以及国学部老师,紧锣密鼓地开始组建课程团队,并最终确定了以国学部参加学习交流的8位老师为带头人,以国学部全体教师为核心,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招募兼职教师的策略。同时,为确保课程能够顺利开始,学校还进一步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

通过学校、本科生院以及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新生入校前,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制定、主讲教师的招聘、课程教师的四轮培训以及集体备课等课程相关任务,组建了一支由来自11个学院 、44位主讲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为2019级新生开课作了充分准备。

切磋琢磨,凝练一套特色的方案

师生共期待,课堂展活力。10月8日,筹备半年之久的核心通识课程《写作与沟通》正式面向2019级新生开课。共设43个课堂、1个学分、16个学时。课堂主题涵盖农、工、理、文等各个学科门类。

第一次课上,该课程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肯定。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周兴苗老师谈道:“通过与同学们频繁的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同学们对课程的期待。虽然第一次课有些忐忑,但同学们良好的表现和课堂的活跃氛围让我感到高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安楠同学说:“好幸运,我能在大学阶段选了这样一门通识课,感觉这门课为自己的写作与沟通能力打开了一扇窗。”

课程精策划,集思出火花。他们逐渐形成了课程的核心旨趣和方案:写作训练的关键在于阅读、写作、讨论、面批、修改;沟通的关键在于逻辑,思维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生活逻辑。写作与沟通最终指向“居环中以应无穷”的通识。

刘青耐心讲解

刘青老师授课现场

开课以来,课程授课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每一节课后,各授课教师会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当堂课程的小结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上课的感受、经验和不足,并对后续课堂如何有效开展毫无保留地各抒己见。在线下,团队教师精心打磨课程,在进行分组教学、一对一面批、“翻转课堂”等方面积极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与一般专业课课堂的严肃刻板相比,《写作与沟通》这门课程则显得审慎而活泼。“这门课程像是在参加学术讨论会,而不是上课,很有意思。”这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杨依同学最直观的感受。

经过半年多的磨合,课程教师团队已基本形成“好做法随时分享、金点子随时交流、资源共享互通”的良好态势,团队向好发展推动着课程建设日趋成熟,更多本科生从中受益。

启人心智,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第一轮课程已接近尾声。这其中,授课老师们有喜悦和收获。

12月5日下午,《写作与沟通》30余名课程主讲教师分享开课以来的心路历程。理学院郭明月老师谈到,《写作与沟通》这门课程仿佛是为她18年从教生涯、17门主讲课程心血而精心打造的,“这次遇见,让我一见倾心。”文法学院田北海老师认为:写作的内涵是读和思,能对文章进行批判、辨析,从而增强写作技巧;沟通的重点在倾听,更要学会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增强答辩应变能力,而这门课程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

一门课程好与不好,同学们的获得感是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无疑是很好的证明。93.5%的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都在6分及以上,其中47.7%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10;85.8%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够促使他们开展主动学习;90.8%的学生认为教师敢于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这些数据表明该课程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的写作与沟通能力。

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李儒昊同学说:“我们在讨论话题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们讨论书本本身、作者,这个讨论也在影响着我们自己的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摄影记者:魏雪妍

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通讯员 魏雪妍 摄

2019级社会学专业靳鸿展同学欣喜地与课程主讲教师吴萍分享道:“吴老师,昨天我用了您课堂上教给我的沟通方法和技术,真的很有效!”

园艺1903班邢格文同学说:“ 每布置一份作业便是对我的一次折磨,也是对我的一次历练,每次看到打印出来的几张满满的A4纸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成就感。每上一次课都能在与其他组的沟通里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与其他人的想法碰撞,擦出新的火花。”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写作与沟通》课程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渐趋成熟。在未来的课程实践中,将进一步凝练课程目标,凝聚更加广泛共识,吸纳更多教师加入课程团队,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力量,让《写作与沟通》成为撬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支点,真正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因“爱”而学。

诚如田北海老师所说 “《写作与沟通》这类课程,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不同的专业知识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

《写作与沟通》课程“试水”成功,实际上给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瞭望窗口”,它让更多师生看到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象。

(本文作者系本科生院任霞 曹震 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肖湘平)

责任编辑:李沂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