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狮山论道:从十九届四中全会谈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

核心提示: 11月28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刚副教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及“狮山论道”工作室的师生们,展开了一场以“从文明古国到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精读精讲”活动。

李厚刚老师讲解文化的内涵(2)【学通社记者 褚杨喆乔摄】

李厚刚老师讲解文化的内涵(学通社记者 褚杨喆乔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璐 记者 卢毓)倍阅书店书香氤氲,橙色灯火为寒冬带来暖意。11月28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刚副教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及“狮山论道”工作室的师生们,展开了一场以“从文明古国到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精读精讲”活动。

李厚刚从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切入,引导同学们从文化历史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厚刚首先发问:“大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哪些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同学们踊跃回答。李厚刚说:“一些看似现代词,比如‘平等、民主、自由’,其实在我们的历史中亦可找到,比如《礼记》里的‘天下为公’,这些先进思想是超越时空。它们在我们的文化里埋过种子,只不过没有生根发芽。”

对于“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一制度,李厚刚和在场师生讨论文化市场上出现的“三俗”现象和危害影响,更加深刻地认同“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

中国是如何从文明古国走向文化自信?李厚刚说,“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的集合,包括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等。人类脱离野蛮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同学们纷纷讨论依然在实施酷刑的国家地区,他以古代殉葬制度的起源和消亡为例,解读中华民族先民是如何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缔造中华文明伟大实践的。李厚刚又抛出一个问题:“提起文化,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有同学戏答“吃”,他笑道:“没错,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也是文化,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他接着问:“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有同学答“仁义礼智信”,他十分认同:“仁是什么?仁就是爱。这非常了不起。”同学们又提到“中庸”与“和”,他都一一点头:“中华文化包容性非常强。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华文化存续了5000多年,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就是我们最深沉、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最后李厚刚和师生们感叹道,当前,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张静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的师生经常在线上讨论传统文化和马学,今天在书香浓厚的氛围下交流“论道”,让大家对新思想和新文化有了更深刻地领会。

自9月份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校党委部署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0多场“精读精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专题式研究—团队式备课—点单式宣讲”的方式,推进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推动新思想“三进”“三入”。

审核人:李厚刚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