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追求卓越——第二十一届国际固氮大会幕后故事

核心提示: 10月14日下午,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固氮大会在我校落下帷幕。一次国际性会议的召开,是一场长达两年的筹备旅程,国际固氮大会成功召开的背后是组委会无微不至的准备与策划。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鲁艺冰 赵一帆 通讯员 王梦迪)10月14日下午,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固氮大会在我校落下帷幕。围绕“生物固氮与环境友好及绿色农业”这个主题,会议共举行学术报告100余场,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以期促进国际固氮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提高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大豆等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效率,并推动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目标。

大会特别关注了青年学者的成长,除了在10个分会中设立了40个摘要遴选口头报告外,还设立了针对青年学者的优秀海报奖。闭幕式的第一部分就是大会组委会主席王学路教授宣布获奖者名单并由国际固氮委员会主席Barbara Reinhold-Hurek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Éva Kondorosi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Sharon R. Long教授,日本生物固氮学家Kiwamu Minamisawa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Ray Dixon教授,和美国生物学家Gary Stacey教授分别为每一位获奖者颁奖,与会者情绪高涨,大家对获奖青年学者用长久的掌声表示热烈祝贺。随后,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Éva Kondorosi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大会闭幕报告。她首先感谢大会组委会主席王学路教授及其团队精心组织承办这次大会,并取得巨大成功。随后,她用历史照片带大家回顾了四十多年来,历届固氮大会的美好时光,也让每一位参会者见证了该领域的一代代科学家为固氮领域发展奉献的青春岁月,激励了现场每一位科研学者。Kondorosi教授总结了本次大会取得的重大进展,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国际固氮执行委员会主席Barbara Reinhold-Hurek教授作闭幕致辞,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首先给大会组委会主席王学路教授送上一份精致的礼物,以此感谢本届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使得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她表示本次大会是她多年参加固氮大会以来最好的一次。

Barbara Reinhold-Hurek为王学路教授准备礼物

Barbara Reinhold-Hurek为王学路教授准备礼物(供图 固氮大会组委会)

为期近两年的会前筹备工作保障了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和圆满落幕,从大会报告人的邀请到会议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从吸引会议参展厂商到与会者的食宿安排,从会议流程设计到展板设计,从会议各种标识设计到参会资料排版准备,从机场、火车站接送到会场准备和服务,大会组委会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准备,合力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会议筹备无微不至

一次国际性会议的召开,是一场长达两年的筹备旅程。

为筹措此次国际性的会议,由王学路教授牵头提前两年成立组委会开始筹备工作,将工作划分为秘书、食宿、注册、赞助、交通、会场和海报等多个小组由组委会各个老师负责,从今年5月开始,平均每1到2周召开一次组委会碰头会,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讨论。会议所有海报、Logo、摘要封面等由王学路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刘畅同学负责设计,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成本。为保障会议报告的最高水平,组委会秘书孙世勇教授代表组委会主席提前一年多向国际固氮各个领域的最知名学者发出邀请信,共邀请到75位相关领域的最权威科学家担任会场主席或报告人,大量的电子邮件往来,她为此付出很多。此外,会议开通大会网站并不断更新,前后有300余人通过网站进行注册。因为参会人员注册时间跨度较长,在截止期前一直有人陆陆续续注册,为保证与会人员的准确性,组委会设立专门人员,定期进行统计,不断更新会议的相关安排。

距离会议召开的日子还剩不到半个月,组委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逐步进入调整核实的阶段。“作重会场已经布置完毕,准备80张临时凳子备用,为了方便茶歇的时候分流,会场的四个大门都已打开”,徐曙彤老师不断更新现场信息,与组委会的其他老师保持随时联通。展板的位置也经过了多次设计,90个展板分列于一、二楼走廊,组委会还特意寻找了一个W形的空间,搭建了三排展板,并留出空间放茶歇的桌子,预备大雨的时候使用。会议室、报告厅的两边摆着整整齐齐的矿泉水,周志鹏老师还特意提醒志愿者们在会议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展点准备了大垃圾桶,营造一个干净的会议环境。

同时,考虑到许多外国参会者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和华农,学校组委会在准备摘要集时附上了学校的地图,“我们特地标注了华农绿道的路线,学者们在一天忙碌的会议之后可以在晚上沿着绿道散步”,陈华夏老师笑着说道,“不少外国友人都夸我们学校风景很美。”

此外,组委会考虑到武汉近日的晴雨天气,将户外的展示安排在挡雨的展棚进行,并与后勤部门及安保部门进行合作,保障会议期间的供电供水与会场秩序。

后勤保障面面俱到

作为一场国际性的会议,与会嘉宾有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为了能让外国友人更好的适应中国、适应华农,组委会在食宿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饮食方面,在正餐的安排上,组委会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进行协商,尽可能准备国内和国外嘉宾都习惯的食物。

大会为参会邀请专家提供了从机场、火车站到华农的接送服务,与会学者充分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接送过程中,有些学者到达时间较晚或与大部分学者抵达时间相差较大,组委会则组织志愿者在机场进行协调,安排专车接送或帮忙约车。“今年有一个英国学者因为护照原因不能来做报告,由他的学生前来,这个变动在接送当天我们才知晓,当时我们立刻与学生取得联系,更新了她的旅行信息”,端木德强老师说到。

除了食宿和接待,学校在综合考虑外宾的生活需求后,将外币兑换提上日程,提前协调了中国银行进行外币的预约兑换工作,并安排志愿者在ATM机前进行引导服务。为更充分地保障好会议的后勤,现场也由会务组准备了少量的人民币,以便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

志愿服务尽显真心

明黄色的外套,大家口中亲切的“Yellow Jacket”,看似普通的志愿者服,却在设计理念上暗含心意。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之一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效率,而黄色与大豆和土地的颜色接近,且是中华传统五色之一,组委会由此出发设想,在志愿者服装需鲜艳、辨识度高的基础上,设计了黄色的志愿服,既有助于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更贴合主题、蕴含中华文化。

志愿者服务(2)

志愿者服务(固氮大会组委会 供图 

此次大会志愿者主要由从事固氮研究的研究生组成,他们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在会议的筹备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摘要集制作和海报分类展示的过程中,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参与,保障了该过程的专业性和速度;同时也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与领域内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

国际固氮执行委员会主席Barbara Reinhold-Hurek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深情地谈到,“本次固氮大会是她多年来感受最深举办得最成功的一届,没有听到一句抱怨,这都是大会组织者和这些‘Yellow Jacket’们的功劳,感谢你们!”美国科学院院士Sharon R. Long高度赞美了志愿者们的服务,称赞他们的笑脸让武汉的每一个阴雨天都充满了阳光,学校的设施和环境也让她感到安全与舒适。

食宿组志愿者汤吉谈到,“我在本次大会中主要参与食宿组的工作,负责帮助外国参会人与酒店前台沟通。刚开始工作时,我根本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对这份工作有些抵触,直到有天中午碰到Barbara主席托我帮她买咖啡,她用温柔的眼神和笑容鼓励我勇敢说英语,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顺利完成了工作并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份工作。”

从大会组委会主席王学路教授处了解到,华中农业大学的固氮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陈华癸院士创建土壤及农业化学系。王学路教授谈到,从2014年来到华农才开始从事固氮和大豆研究,老一辈固氮学者为我们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根瘤菌资源,近几年我们更是收集了大量豆科资源,创建了多个突变群体,但是目前我们与国际最高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奋起直追,我们在华农举办这次大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快速提高我校在固氮领域的研究水平。目前我们的生物固氮和大豆研究团队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为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很多。因为在会议准备期间的大量工作和压力,孙世勇老师累病了;徐曙彤老师持续低烧却还坚守在会场处理大大小小的突发状况;陈敏老师的妻子生病没有人带孩子,他作为会议注册负责人,带着孩子来到现场保障所有代表的注册工作顺利完成;端木德强老师身体不适还全局指挥接送学者的每一个细节;周志鹏和王海娇老师在酒店前台一站就是一天,协调国外参会者的翻译和解释;李友国老师在最后时刻还为摘要的排序和墙报的编号努力工作。他们有冲劲、有抱负,为本次会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靠着他们的这股拼劲,未来必将在固氮领域大有作为。

“我们国家在固氮以及大豆研究方面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在生物固氮的应用方面更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此次大会,我们不仅提高了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对固氮领域目前水平和前沿方向的理解,而且广交朋友、广泛合作,不仅与国内固氮领域的学者加强了合作,与德国、美国、丹麦、日本、巴西、英国、匈牙利、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国际最知名团队达成了合作意向,希望未来能在国际固氮领域听到更多属于中国科学家的声音,并积极借鉴国外在生物固氮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绿色发展做出贡献。”王学路教授说。

审核人:王学路

责任编辑:鲁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