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从不敢开窗到推门见绿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还百姓蓝天碧水好生态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施行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增加百姓的生态福祉。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 张泉 见习记者 曾雅青)蓝天白云、推门见绿,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施行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从不敢开窗到推门见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老百姓收获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治理水体污染,“熏死河”再现水清岸绿   

9月18日晨,家住武汉市洪山区板桥社区的马克成来到附近的巡司河绿道晨练。

河边,垂柳依依,空气宜人。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鸟飞掠而过。

今年76岁的马克成一辈子生活在巡司河边,见证了这条河的沧桑变化。

巡司河全长16公里,流经江夏、洪山、武昌三区。上世纪50年代,巡司河清澈见底,沿岸居民在河边洗菜淘米。

随着河边居住人口增多,加上不断冒出的工厂,大量污水直排进河,水质日益恶化。“70年代末,河水就不能饮用了,得打井取水。80年代,河里的鱼开始成片死亡,苍蝇蚊虫四处飞舞,大家都不敢开窗户。”马克成说。“熏死河”一度成了巡司河的代名词,群众投诉不断。

2010年,武汉市政府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动工。但沉疴痼疾,治理绝非一日之功。

十年磨一剑。今年5月,二期治理工程初步完工,巡司河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美貌”。

2017年,马克成一家搬进了宽敞的还建房。站在23楼自家阳台上向北望去,巡司河宛如一条碧玉带,灵动秀美。

全省共有214条城市黑臭水体,经过前期治理,有173条初见成效。到2020年底以前,湖北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垃圾污染治理,24年垃圾山将变身生态公园   

“垃圾山你们见过吗?以前那儿就是一座垃圾山,占地500多亩,每天能倒1200多吨垃圾。”9月19日,67岁的赵国钢站在阳台上,手指着数百米外一大片正在复绿的土丘。

赵国钢家住武汉市洪山区北洋桥鑫园小区,他指着的地方,正是毗邻的北洋桥中央生态公园施工地。

这块地曾是一个湖汊,地势较低。1988年,青山区环卫所将其征用,次年建成垃圾场。

赵国钢说,上世纪90年代起,每到天气转暖,数不清的生活垃圾裸露在外,恶臭无比。“天热时,一开窗吃饭,黑压压的苍蝇就飞进来,一会儿落到饭菜上,一会儿停在碗筷上。”

环境问题成了附近居民的心病。为防止蚊虫传播疾病,环卫部门只能年年发放杀虫剂、消毒液等。直到2013年,北洋桥垃圾填埋场终于关停。

2017年,北洋桥生态修复工程启动。目前,前期修复工程已实施完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绿化。

困扰居民20多年的垃圾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高标准城市生态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还建的房子也增值了。”赵国钢说。

除北洋桥外,武汉岱家山与紫霞观两座垃圾填埋场也正在加快推进修复。三大垃圾填埋场变身生态公园,将为武汉新增90万平方米绿地。   

破解“化工围江”,古老织布街重整新装   

宜昌市猇亭区织布街西侧,有一段长1.8公里的江滩,从新正街码头遗址延伸至古老背渡口。

9月20日上午,65岁的高克新坐在木质凉亭里,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起织布街今昔,唏嘘不已。

织布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宜昌离长江岸线最近的一条自然古街,清末时因织布工艺先进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化工企业在附近扎堆,织布街的天空变了颜色。“空气能见度越来越低,一年也难见几回太阳,常年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高克新说,患呼吸道疾病,每个月吃药都要花不少钱。

化工围江,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整个长江的生态环境。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宜昌制定《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两年内“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34家,将17.2公里长江岸线变成生态公园。“空气清新多了,我咳嗽次数都少了。”高克新说。

生态环境改善,给织布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正计划以织布街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地理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猇亭区古老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杨波介绍。

记者看到,一台大型脚踏式仿古织布机伫立在街区入口处,以特色古建筑为基础的大型票证展览馆、投资数百万的民宿等项目正在装修施工,一个文化休闲旅游新“网红地”呼之欲出。

2018年9月,湖北曾公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清单,涉及479家化工企业,当年完成关改搬转101家,今年还将完成91家。到2020年底,将全部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专家点评:从先污后治到生态优先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俊飚)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从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到现在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清新空气,日益成为人们寻常可以享受到的环境福利。

这种福利,正是坚持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治理水体污染,使污染河道变美景;通过垃圾填埋整治,变恶臭之地为生态公园;通过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使化工围江困局得以破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格局得以实现。

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和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还给我们绿水青山,也带来了文明健康,惠及更多普通百姓;既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又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蔡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