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首届国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高峰论坛开幕

核心提示: 5月18日上午,首届国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高峰论坛暨牛奶成份和奶牛生物标记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幕。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王鹏辉 李沂衡)5月18日上午,首届国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高峰论坛暨牛奶成份和奶牛生物标记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幕。此次论坛以“携手国际,共创未来”为主题,由我校与中国奶业协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及国内外科研学者、奶业生产人员、我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开幕式上,副校长杨少波致辞。他表示,在第20个“世界牛奶日”来临之际举办首届国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高峰论坛,具有特别的意义。华中农大作为一所畜牧学科优势显著的农科院校,希望能与比利时、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学者,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和牛奶生产相关从业人员们携手,在奶牛繁育性能提升、牛奶品质鉴定等研究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奶业振兴。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在开幕式上发来视频致辞。她表示,奶业作为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产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长期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从无到有,区域从局部到全国,成就显著。本届高峰论坛将围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关键技术,围绕国际交流合作的关键举措进行讨论,旨在共寻创新之路,共促奶业发展。

报告会第一场由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主讲。他在回顾中国DHI的发展历程时指出,我国奶业起步于1992年,20余年发展过程中,工作机构、行业标准、数据中心及DHI实验室不断完善,先后成立全国DHI工作委员会、制定《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行业标准、成立“中国奶牛数据处理中心”,并且自2000年始,农业部和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成立32个DHI测定实验室,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发展成果丰硕。张沅对于中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勉励大家:“中国奶业的发展一直在路上,还要继续努力。”

之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代表李胜利作了关于2019年中国奶业现状及挑战的报告。他从政府重视奶业发展、中国奶业在国际乳品市场的地位、奶牛存栏状况、原奶产量及乳制品进口量等方面出发,对目前我国奶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谈及近期国际形势变化对于中国奶业的影响,李胜利指出,中国奶业应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变化,在奶牛饲料进口方面规避风险,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响应国家号召,充分满足国民对于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

报告会上,我校动科动医学院张淑君教授作了题为“基于MIR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中国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的报告。张淑君从中红外光谱MIR、MIR技术检测奶牛生产性能等方面出发阐释了MIR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此外,张淑君还提出了未来MIR的研究方向,她指出,MIR技术的发展不应过度依赖国外模型,还应结合我国奶业现状来实现MIR本土化,符合我国实践的MIR模型以服务我国奶业。

据悉,本届论坛及研讨会于5月18—19日在我校持续进行,共有19位进行奶业生产研究的中外嘉宾们参与专题报告会,旨在进一步提高原奶质量,从源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促进奶业全面振兴和持续发展。

审核人:张淑君

责任编辑:鲁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