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天眼新闻】本禹志愿服务队牢记总书记嘱托爱心接力:青春的花儿映山红

多彩贵州,“地球彩带”。

杜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年复一年。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有一支志愿者团队。他们叫“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16年来,14批92名志愿者,一棒接一棒,坚持在百里杜鹃管理区两所乡村小学支教。

恰如春风中盛放的杜鹃花,“本禹志愿服务队”映红大山,映红山区孩子们的心灵。

“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5年半以前的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他们: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们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支志愿服务队,探寻他们的青春故事。

2018年7月到达百里杜鹃管理区的最新一批“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左起为:郑悦、康诚轩、袁嘉晨、赵祥宇、陈礼源、项嘉铭、吴美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闻双 摄

时代召唤——泪水中,盛开第一朵“青春映山红”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名称,来自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2002年,徐本禹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则新闻:“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狗吊岩的小学,是当地一位名叫吴道江的志愿兵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在山洞里搭建,让全村的适龄儿童免费上学……

照片中,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打动徐本禹。2003年暑假,他来到岩洞里的为民小学作短期支教。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与贵州大石小学孩子们在一起

离开时,依依不舍的孩子们怯生生地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徐本禹热泪盈眶:“我会回来的。” 

已经考上华中农大研究生的徐本禹决定推迟深造,从2003年到2005年,徐本禹先后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大方县狗吊岩小学和百里杜鹃大石小学支教。

两年支教,徐本禹兑现心中承诺,因此获评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

颁奖词这样描述:“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泪水中,徐本禹,成为乌蒙彝山盛开的第一朵“青春映山红”。

让爱传递——阳光下,“青春映山红”开满乌蒙彝山

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爱,被传递着。

大石小学的国旗在朝霞中冉冉升起

为延续徐本禹的爱心支教,华中农业大学在全校招募“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6年来,14批92名志愿者展开爱心接力,来到乌蒙彝山开展支教服务。

赵祥宇、陈礼源、郑悦、袁嘉晨、项嘉铭、吴美娅、康诚轩。2019年4月,作为最新一批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们分别在大石小学和箐山小学支教已有8个多月。

一次艰苦的家访,让本届支教团的团长赵祥宇印象深刻。

那一天,他和3位同学从早上9点走到晚上6点,10个小时的山路让大家精疲力尽。4名城市长大的孩子,第一次徒步走完这样长的山路。

支教团的志愿者践行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闻双 摄

指着支教团衣服上印着的“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赵祥宇说:“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绝无仅有。”

终身难忘,源于青春的奋斗与奉献。

康诚轩是7名志愿者中唯一来自农村的孩子,她的老家在山西省文水县大城南村。

“我在学校参加过红杜鹃爱心社的在线支教,同样从农村走出来,我更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农村的孩子。

话语朴实,饱含青年人的热诚和风采。

“这些年,支教大学生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自己,获取人生的宝贵财富。”热泪盈眶的大石小学校长王成范感动地说。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从华中农大扩展到全国各地。

志愿者李华芬患上白血病,仍坚持在大石小学支教;

志愿者孙影到大方县支教8年,成为全国道德模范;

志愿者张朝丞募集资金在大方县修建“爱心水窖”1000多口,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青春力量——奋斗着,打开山村孩子通向世界的门窗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与祖国同行,为贵州奉献。“本禹志愿服务队”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书写青春力量的责任和担当。

2018年9月10日,大石小学4年级学生画黑板报为刚刚到来不久的支教老师庆祝教师节

2018年10月,大石小学4年级教室里多了一个“大家伙”: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和一个半人高的电视支架。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明者陈礼源挺骄傲:“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台要两三万元,我的‘土发明’,能省不少钱。”

如今,大石小学拥有4间多媒体教室。校长王成范经常向周边的村小老师炫耀这个“不得了的进步”。

赵祥宇给大石小学4年级学生上“少年学思课”

今年,赵祥宇和同学们在大石小学开设“少年学思班”,以“知屈辱国运”、“学习新思想”等为主题,每周一讲。“以故事、诗词、图画、视频为载体,孩子们听得认真,还和我互动交流。”赵祥宇说。

2018年7月6日,大石小学4年级学生高雨婷第一次坐上火车,前往杭州。

她参加的,是志愿者们组织的“大手拉小手·笑眼看世界”留守儿童城市体验行活动。

“最漂亮的地方是西湖,最喜欢的地方是大学。”高雨婷说,她要考大学,然后做公司总裁,报效国家。

“贵州的脱贫攻坚力度很大,孩子们已经吃得饱穿得暖。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建立远大理想。”赵祥宇说,“城市体验行”使资助方式由“解决温饱”转向“关注成长”。希望能让孩子们跳出大山看世界,给他们的未来打开更多的可能。

多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从单纯支教拓展到关注山区孩子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方面。

92名志愿者年复一年的奉献,为越来越多孩子们打开通往新世界的门窗。16年来,大石村走出23名大学生。

王祥是23名大学生之一,他的小学老师几乎都是支教团成员。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他写道:“他们是影响我一生的教育者,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希望、动力。”

大山回声——花开时,迸发出生命成长的力量

“这些折纸、贺卡,是学生们送我的礼物。”箐山小学教师宿舍,吴美娅从衣柜里拿出一包爱心礼物。

山里的孩子把真心叠进折纸,送给志愿者们。

吴美娅和康诚轩手捧孩子们送给她们的礼物,她们要把这份青春的收获永远留在心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中迪 摄

在青春最难忘的时光,志愿者收获着孩子们给予的感动,收获着自己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长大了。”赵祥宇说。

“看到山里孩子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好得太多,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放弃,只能拼搏。”项嘉铭说,孩子们教给他们人生的道理。

“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其实,我们收获的比给予的多,你参与了,你就是一个富足的人。”徐本禹的话,或许是每一位支教大学生共同的感悟。

支教团在华中农业大学校门口合影留恋

一种精神影响一片土地。

作为本禹精神的发源地,百里杜鹃管理区也在不断弘扬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已经同杜鹃花一起在这里生根发芽。”百里杜鹃管理区团工委副书记梁娜说。

2018年6月,百里杜鹃管理区团工委面向百里杜鹃管理区辖区户籍,招募100名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不到1年时间,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34万小时。

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鲍曙光是徐本禹的山东老乡。当年,徐本禹的事迹曾让他感动落泪。作为一名跨省引进干部,鲍曙光已经在毕节工作6年。“我也是一位建设贵州的‘志愿者’。”鲍曙光说,他这一辈子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当好一个“新贵州人”,建设新贵州,共圆中国梦!

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李涌说:“‘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接力支教,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的回信,为我们增添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天边边那树红杜鹃,默默地开过了多少年;天边边那树红杜鹃,悄悄地开成了一大片……”

项嘉铭发现,跟别处的杜鹃一朵朵开不一样,这里的杜鹃花是一簇簇开,数十个小花朵共生在一个枝头。

“就像支教团,每一个个体力量单薄,团结在一起,就能做出比任何个人都厚重的奉献。”

牢记嘱托,团结奉献。又是一年春来到,青春的花儿映山红。

>>>短评<<<

不负时代 感恩奉献 

马刚

青春是一朵花,盛开在无边的原野;青春是一把火,照亮人生的旅途;青春是一棵树,根越向下深扎,生命越显茁壮……

当徐本禹带着山里孩子们的欢笑和这片热土的祝福,奔向人生的新起点,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接棒奔跑。

连续16年,14批、92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这群向杜鹃花盛放的乌蒙彝山派来青春布谷鸟,用爱心和理想浇灌了无数山里娃的热望,用坚守与奉献镌刻了青春原本的模样。

青春是炽热的情怀。“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回荡在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一个叫狗吊岩的地方……”16年前,徐本禹把攻读研究生的大好青春用来陪伴山里娃。他说:“我愿做一盏油灯,燃烧自己,照亮更多的人。”

青春是恢弘的想象。从利用一个扩音器、一台录放机,开办了大石小学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此后的支教团先后联合华中农大红杜鹃爱心社开展数百次在线支教活动,让国学教育、礼仪培训、地理课堂等扎根小学课堂,40多名山里娃在支教团的带领下,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沿着徐本禹的足迹,全国道德模范孙影、全国劳动模范张朝岑、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网络人物蔡加芹……志愿者来了一批又一批,志愿服务精神浇灌着杜鹃花茁壮生长,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奔跑,圆梦小康。

16年,恰是动人花季。我们深情地礼赞青春之花为什么这样红,是因“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100年,五四精神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激荡,梦想的花朵在吐蕾绽放。激荡在乌蒙群山的青春之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前进号角。让我们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执着而坚韧,因奋斗而闪耀!

文/图/视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卫红 刘莹 李中迪 庞博 闻双

图片除记者署名,均由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提供

编辑 王宁 李凯 肖慧编审 王璐瑶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