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部门专访】涵育耕读精神 提升文化品位

核心提示: 全校瞩目的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将于2019年上半年召开,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非常关注第十次党代会的筹备情况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愿景。对此,记者就学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采访了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

问: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我校一贯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先后制定实施了文化建设“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文化建设质量和文明创建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实施文化建设规划,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得以提升。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120周年校庆,将校庆办成贯穿全年的学术校庆、人文校庆、校友校庆,重塑了文化品位,重拾了文化自信,凝聚起爱校、荣校、兴校的磅礴力量。“五色校园”文明创建持续深入开展,学校第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步入新甲子,迈上新征程,学校应将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嘱托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突出学术品貌、育人品性、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品”字贯穿于各项工作,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华农特色的高品位大学文化。

问:学校是如何加强大学精神和校本文化传承的?

答:我校注重对“耕读精神”的价值内化、资源深化、实践转化,开展对校本文化的研究、提炼、阐释和传播,开展对农史、校史、院史、学科与实验室发展史以及著名学者教育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已经成为华农人的精神内核。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激发师生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源动力。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狮子山讲坛”“狮子山艺苑”“金秋雅韵”诗文朗诵会等成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原创话剧《牵挂》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耕读新甲子,奋进新征程,今后应更加注重思想和价值引领,加强美育和艺术创作,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实现“四个转变”:数量型向品质型转变、展示型向参与型转变、娱乐型向涵育型转变、“品牌”型向常态型转变。应更加注重发挥文化场馆育人功能,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艺术馆、体育馆品质。

问:学校是如何培育和传承优秀学术文化的?

答:我校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学校注重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包容并蓄、民主自由的卓越学术文化。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持续开展“清涟”“南湖国际青年论坛”等跨学科论坛。实施“科学智慧成长计划”,举办以“传播科学,增益智慧”为主题的科学传播研修班,不断提升师生的科学普及能力和媒介素养。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学校两个国家级科普基地、五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重要阵地。举办实验室文化节,持续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科文化体验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校园原创诗文朗诵、书香社区创建等系列活动。

问:学校如何推进环境文化建设?

答:学校突出校园功能区域的文化特色,不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炼学校文化基因,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出学校手绘版《人文地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了教学中心区域文化与环境整治与改造工程,建成10公里的林荫狮山绿道、9公里的浪漫湖岸线。24节气园进行了景观提升,增设了校训雕塑、《小白塔记》纪念石等景观小品。2018年,学校实施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升级工程,规范校园道路建筑命名,全面清理校园横幅标牌张贴物,对校园空间进行文化管理,校园环境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双甲子校庆,没有横幅、没有“彩虹门”,没有彩旗招展,没有张灯结彩,赢得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已列为湖北省“环境思政”改革示范建设高校,今后应以更高的追求、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建设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校园,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

问:学校如何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答:学校坚守网络主战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丰富网络文化内容,培育健全的网络人格。积极推动全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校园全媒体,媒体联动,共同发声,提升传播效果。加快实施“蓝色校园”行动,持续开展“人才吸纳培养计划”“精品扶持计划”“影响力提升计划”,成立新媒体联盟,立项培育优秀新媒体集群,扶持优秀新媒体原创作品。聚集全校新媒体力量,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校园新兴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学校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愿景。新甲子、新征程,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育人品性,不断提升品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注入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胡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