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严建兵做客LCP论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核心提示: 日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教授应邀出席我校第五届本科生领导力培养计划(LCP)博雅论坛,并分享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章慧茹 吕叙杰)日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教授应邀出席我校第五届本科生领导力培养计划(LCP)博雅论坛,并分享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第四、五届LCP班近30余名学员参加论坛,围绕学生成长困惑和规划,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分享会开场,严建兵讲述了自己的个人求学经历:本硕博连读仅用了8年,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最年轻副教授,“如果说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话,那就是在每一步都做了正确的选择。“严建兵说到。

 随后,严建兵从20年前自己大三时讲起,围绕自己的研究历程作了三个方面的讨论: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为什么要出国、如何开展自己的独立研究。

在决定攻读硕士学位时,因为自己一个朴素的想法和导师郑用琏的邀请,严建兵选择了当时对于自己而言最好的道路,而这一选择最后也被时间验证是正确的。

他认为,所谓的有没有兴趣,是一个伪命题,无论做什么,干一行爱一行,而非爱一行干一行。大学培养的更多的是同学们的能力,他希望同学们在作出选择时,不要用不喜欢作为自己懒惰的借口。

目标与能力相匹配

 严建兵鼓励同学们定下一个“大目标”,但也要注意目标和能力的匹配度,才华和进取心之间是相互抉择的关系。如果确实没有大目标,也可以定一个拿到“专业第一”的实际“小目标”。

首先严建兵以自己为例,介绍在中国农业大学任教后不久,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认可,但他仍深感自己的水平还与学术前沿和世界顶尖水平相差较远,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深造。

严建兵表示,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这一点对于青年学子犹为重要。切不能好高骛远,选择一个过高的平台;也不能轻视自己,不够自信开放。他说,在美国学习的几年里不仅学会了知识技能,也了解了文化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由内而外的自信。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严建兵介绍自己求学经历时提到,在博士上课期间,张启发院士布置了100多篇文献,要求他们读完并且写出摘要。在其大量的阅读文献后,在临近博士毕业的某一天突然有了“顿悟”,对生物学领域感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这种积累和顿悟不是学历本身,而是通过这段经历学到的能力。在知识和获取信息的碎片化的现在,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本科生对知识系统掌握得不够。这也是严建兵在研究生阶段深刻的感悟,要学会如何学习、善于归纳总结,这种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终身受用。

 严建兵号召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八卦精神”,敢于挑战、质疑和批判精神,永远具有不断追问深究的精神。对于如何成为领军人物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首先是找到一个兴趣支点来激发自己不断深入挖掘找到自己的前沿研究方向,而后才能创新。

“勤”能补拙

 严建兵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受到自身的努力程度影响,也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在凭借自身努力无法突破瓶颈时便要学会自我调节,换一种环境。

 从国内到康奈尔大学,再到到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实验室,严建兵学到了“自信”“敢于交流”“勤奋”,还有“文化差异”“合作”与“生活”。关于“合作”,严建兵反复强调,这对于科研成果的达成非常重要。

 严建兵还向大家分享自己“勤奋”的经历:他永远是实验室里工作时长最长的人,最长的一次是待在实验室72个小时;雪深三尺前往实验室做实验,一待一整天,将实验室一个月的试剂都用完了。

 现场互动交流环节,第四、五届学员针对“如何选择导师”“如何培养自信”“如何阅读英文文献”“如何坚持”等话题进行交流。当第四届学员王军元问及如何坚持做科研并保持科研热情的时候,严建兵认为,下决心总比不下决心好,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好。在科研过程中,好的实验室不是最重要的,合适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抓住机遇。严建兵还提到,写文章要学会“模仿”借鉴。他认为,自信的核心是对事物本身的了然,这是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积累以及对事物的淡泊建立起来的。

 论坛结束后,食工1603班卫书珩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严建兵院长在这么多年里对玉米不断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认识不全面,对所学专业也没有深入了解。”社工1602班戴俊秀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自己的收获,她说:“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良师教诲我们要做好选择,这让我百感交集。更重要的还是做出选择之后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边界。”

 审核:肖湘平

责任编辑:李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