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期中教学检查专题报道:“课程思政”篇

核心提示: 期中教学检查之际,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政”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理学院分别开展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探索。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春雅)期中教学检查第一周,笔者走访发现,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背景下,各学院积极行动,结合实际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政”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理学院分别开展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构建“六学”  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近日,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发文,通报表扬马克思主义学院梁伟军、雷玉明、黄运丽、吴德凯、张丽5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老师的“名师示范课堂”。

11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研究生助教聘任仪式暨培训会,受聘的研究生代表走上奖台,但昭明、陈贵华等四位老师为他们颁发聘书。17名研究生助教将参与四门本科思政课程建设,在推行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开展“同辈帮学”,提升思政课程的学习效果。

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程”改革建设中开展积极的探索实践。“同辈帮学、实践践学、教师领学、考核促学、教研研学、网络导学” “六学”的构建,让“思政课程”以更年轻的方式和更时代的手段,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学生爱上“思政课程” 。

“今年,学院着重推进思政课程‘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吴珊老师介绍到,“改革推行以来,中班率由过去的20%增长为40%,小班研讨形式逐渐丰富,通过主题讨论、小组辩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有效提升了课堂活跃度。”

如何让思政课更活,学生参与感更多?这一直是黄运丽老师教学追求的目标和探索的主题。她率先试点为学校17级植物科学专业的同学们开设“爱国主义我来谈”的小班研讨课,让学生在掌握爱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对新时代青年学子所关心的爱国主义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演讲、诗歌、手抄报等活泼度高、感染力强的汇报方式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使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有效增强。思修教研室主任李厚刚老师提到:“通过‘小班研讨’不仅能实现思政课程学习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和有效循环,还能做到让同学们真正参与、同学们真心喜欢、同学们真有收获。”

思政课程“实践践学”教学改革也在全方位推进。思修系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题,组织同学们通过实践报告、PPT活动总结或DV展示进行展评,汇编课程实践作品120周年校庆专辑;马原系开展实践作品大赛与最佳微电影评选,纲要系布置同学们进行乡情调研,记录家乡、家族所在地各领域变迁;毛概系让同学们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微视频拍摄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知识。这些实践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同学们感知理论,体悟内涵,有效提升了思政课亲和力。

记者还了解到,学院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新老师试讲制度。开学以来共组织备课研讨10次,新教师试讲3次,对新老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思路、多媒体设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问诊把脉,实现“教师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张之洞”班试行过程考核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推出无标准答案考试,实现“考核促学”。学院获批“思政课程”示范建设4项,设立院级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教研研学”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应用。

“狮山论道”工作室是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李厚刚老师策划发起的思政课程线上交流平台。自今年7月创立以来,推送大学之道、品读经典、光影世界等多个栏目,发布24篇原创文章,累计阅读量达到10万人次。李厚刚老师对于“网络导学”思政课程有自己的认识:“今天的思政课堂已经全面进入网络化、数据化、个性化的时代。只有不断拓展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时效性、知识性、科学性、生动性、多样性,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才能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需求。”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叶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