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生科院教授红讲堂:用行动书写复兴中华之志

核心提示: 10月17号下午,博士生导师严顺平、曹杨荣教授, “狮山硕彦计划”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陈敏教授共同做客由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第十四期教授红讲堂,以切身体会诠释“行动报国”。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刘鑫 薛清云 )10月17日下午,博士生导师严顺平教授,曹杨荣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敏教授共同做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第十四期教授红讲堂,分享了他们对行动报国、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切身体会。

当主持人问起三位教授的出国原因时,严顺平表示,为了科研事业自己决定出国学习,想学有所成后为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尽献绵薄之力。曹扬荣说道:“我出国的那天就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回来,我也必须回来,我生在中国养在中国,这里有我的根。即使美国再好,我也更爱中国。”所以在美读博时,他一直没有申请绿卡,不到七年,他就回了国。由于中美生活习惯的差异,他回国后费了很大力气去适应,但是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陈敏也说:“我在国外做研究时遇到张启发教授,他说起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我深有感触,离开祖国让我更爱国。”

关于什么是爱国精神,曹扬荣这样说道:“我觉得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就是爱国。作为一名老师,尽心尽力地教好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地完成手头的研究。做好这些,就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就是爱国。” 陈敏以儒家强调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座右铭:中国人都是在爱国情怀的熏陶下长大的,大学生们作为有理想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应当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并体现在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当中。

当谈到自己十几载的科研经历时,三位教授也对同学们今后在探索学术的道路上该抱有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曹扬荣讲述到,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三个人在两个月之内提取了6000个质粒,在每天重复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感受到了做实验的乐趣。他倡导大学生要在重复的实验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实验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哪怕一个非常小的实验做成功了也会给你带来快乐,来来回回把这样的实验做上好几次,这种愉悦感会让你上瘾的。”而且坚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大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验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能因为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设想不同就轻言放弃。

严顺平结合自己的留美经历补充到,做科研在实干之外还应学会交流,这一点国内学者需要向西方学者学习。他提到,中国科学家比起美国科学家总是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种心态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不可取的,做科研要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潜心做学问,扎实搞研究,事情做完了,成果自然而然就有了。

互动最后环节,三位教授为同学们送上寄语。在中华民族接近实现复兴梦想的今天,科研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加呼唤广大青年学子在新时代树立立志报国的崇高理想,抓紧时间,用实际行动书写复兴中华之志!

审核人  赵小剑

责任编辑:魏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