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食科院:导学课找寻课程思政的“金钥匙”

核心提示: 如何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密匙?食品科技学院正尝试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院长李斌教授的专业导学课这几天引爆了食科“朋友圈”,在2018级新生中引来不少关注和反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把思政之“盐”融入教育之“汤”。

                                           ——题记

如何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密匙?如何在教学中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融入思政元素?如何让“千禧宝宝”感知大学生读书的责任与使命?

食品科技学院正尝试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院长李斌教授的专业导学课这几天引爆了食科“朋友圈”,在2018级新生中引来不少关注和反响。

关注李斌的堂课,就像解剖一只小麻雀,从中可以管窥学校课程思政的策略与路向。

传统导学课程如何上出新气象?

2015年主题为“一块巧克力的故事”,2016年主题是“食品科技在转角处遇到创新”,2017年主题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命运”,对李斌而言,2018年专业导学课已届四年,今年如何传承创新?

8月31日,李斌从北京开会返校,一边忙手头上的事情,一边打腹稿,时不时用笔勾勒讲课主线。他说,面对食品行业和食品科技的宏大历史命题,很多精神、文件和学习心得在这个时候“蹦了出来”,这些“大实话”“大道理”“大逻辑”不经意成了课程思政的核心。

9月1日中午,受开学典礼邓校长讲话的启发,李斌开始了课程设计和PPT制作,从12点到晚上24点,一个只有57张片子的PPT在将近10个小时的艰辛劳作中诞生。

“讲什么?就是要讲专业的同时讲正能量、讲精神气质、讲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专业课的问题,更是育人的首课、大课!”李斌说,“从知识到育人,知易行难,需要从一开始为新生来一次‘晕轮效应’。”

李斌认为,这堂课绝非简简单单的“见面课”,大学就要有大学的样子,院长就要有院长的气度,专业就要有专业的态度,教书就要有教书的精神,认真备课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尊重。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大量照片,准备了海量数据,梳理了很多哲理名言,制作了精美PPT,准备和同学们好好谈谈食科、聊聊人生。

专业知识如何融入思政新元素?

面对“00后”群体,枯燥和乏味的说教往往不能提高抬头率,更不能引起他们精神上的共情共鸣。于是,专业加思政成了课程的主旋律。

——食品行业的现状如何?它占比17.7%,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那么,面对这一庞大的产业,同学们应该为之贡献什么?你怎样,食科和华农就怎样,摆在你们面前的是食品产业的历史重任。

——同样是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和Nature却在同一时期发表关于食物热能量的截然相反的研究,那么,同学们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的科学分析是什么?摆在你们面前的是独立之思考、科学之精神。

——月饼过度包装的背后动机是什么?这是简单的经济学还是食品学?同学们应该如何看?可以交叉研究,可以宏观思考,但最重要的是人的基本良知和底线:诚信、友善。

——食品是健康的重要基础、经济的重要支撑、社会的重要引擎、文化的重要传承,关乎情感与幸福、环境与生态、政治与伦理、人生与哲理,那么同学们应该做什么呢?时代是出卷人、同学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类似的案例很多,既妙趣横生,又涵育专业;既讲食品科技,又道责任情怀;既浅显易懂,又润物无声;既有知识涵养,又有人文哲理。

在PPT最后,李斌说,食科人就是要在“调和鼎鼐,知味天下”中感受“鼎中之变”,见微知著,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积蓄力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