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开学第一课:聚焦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

核心提示: 9月3日上午,2018-2019-1学期第一课开讲,课程思政怎么破题?“三全育人”如何落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如何落实?相比以往,新学期的“第一课”增添了不少新看点。

南湖网讯(记者 思宣)9月3日上午,2018-2019-1学期第一课开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秉承优良教学传统,学校的教学工作常做常新。

那么,课程思政怎么破题?“三全育人”如何落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如何落实?相比以往,新学期的“第一课”增添了不少新看点。本学期的“第一课”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课堂全覆盖,二是副处以上干部听课全覆盖,三是校领导、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授课教师、近年新进教师听课后到相关学院(部)进行评课全覆盖。

DSC_0253
二教103教室,新学期第一节课正式开讲

课程思政怎么抓:寓教于润物无声

“学术诚信”“学术不端”“学术规范”“学术素养”等词汇反复出现在胡素芬老师的《通用学术英语》课堂上,在学术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课上讲学术诚信,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同样还有殷平老师的《生物化学》课,他以三个故事巧妙引入科学家的故事,生动阐释学习投入时间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励志与方法论并存、教学与育人同在。

再如柯新利老师,通过列举“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国家受教育程度占比”“中兴芯片事件”“中美贸易战”等大量案例,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告诉同学们要“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无论自然科学抑或社会科学,都具有“善性”,都具有育人的功能。不同的专业课可能有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但最终都指向育人。所以,中外教育史上把育人的道理融入课程,并早已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第一课上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

怎么做到课程思政不显突兀地自然过渡?外语学院青年教师张扬静在《大学英语(4)》课上对怎么翻译生僻字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未来之窗’下面的二十四节气柱吗?”同学们说:“知道!”张扬静追问:“那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怎么翻译吗?”随之,大家兴趣盎然的翻译讨论开始了。

DSC_0264
校党委书记高翅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当代青年大学生牢记历史使命,做“复兴一代”

寻找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中显得十分必要。王满囷老师在第一课中问同学们“9月3日是什么特殊日子”,意在唤醒同学们对抗战、对历史的认知;顾江江老师在介绍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时推介他的名言:“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此举旨在让同学们要有家国情怀;石磊老师把植物营养学融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对比之中,以大图的张力,劝慰青年大学生“为复兴中华而读书”。

思政课程是思政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教师在讲授时,自然不会“放过”课程本身的育人意义。在柯文涌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一段马克思的生平视频让大家陷入沉思:马克思被多国多次驱逐,三个子女先后夭折,最穷困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上,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坚持“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志向。

显然,课程思政怎么抓的问题在第一课中有了一定答案,那就是通过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认知和实践。

这样的探索还将继续徐徐铺展开来。

精彩课堂怎么炼:用情用心用爱教

“教育就是爱”“教育是良心活”“教育是生命场最有意义的活动”,开学第一课,干部教师发出这样的共同呼声。精彩课堂是怎么炼成的?关于教育与爱的认识,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殷平老师的课上,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肢体语言、频繁的师生互动、前沿问题的思维碰撞共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彩的课堂。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很多干部和教师对殷平老师的课堂无不交口称赞,方法、手段、技巧、器具的应用很重要,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眼神所透露的爱学生的那份情谊。

王满囷老师在课堂上时而走下讲台互动,时而眉头紧锁思考当下问题,时而就热点社会问题提问学生,讲到同学们要努力提升专业能力、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时,他张开双臂做了一个大幅度动作——他试似乎想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道理都传授给同学们。

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科的魅力(学通社记者 李晔 摄)
王满囷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科的魅力

在第一课,老师们往往是提前10多分钟到达教室,检查多媒体、播放PPT、查看书籍并与同学们课前互动交流。外语学院的吴彬老师就是这样,续20多年上课从不迟到,他已然把这种习惯深深融入了教学。在工学院熊利荣老师的课堂上,她能迅速精准地记住同学们的名字,让同学们平添了几丝温暖和惊奇。

对同学们言明教师身份,做到亲和而不迎合、关爱而不溺爱,这也是好课堂的要义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们纷纷讲清这门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意义,道明课时、内容、考勤、成绩考核,强调课堂神圣、教育神圣、教师神圣,注重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与同学们约法三章,“先说断、后不乱”,大声说出“坐在最后一排也无法回避老师的提问”,“严”本身就是“爱”的延伸。

食科院副院长张柱红说到,“课堂就是一种仪式,只有教师打心底重视教学、重视课堂,才会感染学生、教好学生”。“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将学生当做独立、有尊严的个体看待,爱学生才能教好学。”大家期望珍视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办真教育、真办教育,才能锤炼学生爱学、老师爱上的精彩课堂。

深化教改怎么做:多管齐下求实效

“有的教师一节课花了37分钟作开场白”“有的教师板书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开口就谈《延禧攻略》”“有的教师没气场不自信”“学生不做笔记不开口”……第一课也是辩证的,有干部教师对第一课及未来的教改提出了意见建议。

增加教学的难度,成了教改的重要议题。以外国语学院为例,今年开设的《通用学术英语》就是课程难度提升的改革尝试之一,以学术文章为内容、以分块阅读为方法、以提升学术写作为目的、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等使这门课成了焦点。他们还援引了一种软件,课堂随时@同学,随时回答问题,课后有作业、课前需预习,这样的尝试正在推行。

小班教学也是大家交流比较多的话题。审计处处长李刚认为,要增强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提升课堂的感染力、增进交流和沟通,就必须多安排小班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在体制机制上,很多干部教师认为,要坚持“第一节课”长效化,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听课机制、试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等等,利用好周四的Open Office Hour,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做一些教育研究、教学探讨和教育改革。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学通社记者 李晔 摄)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学通社记者 李晔 摄)

而在教师队伍培养上,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程为民认为,教师应该按照“四有”好老师来要求自己,提倡“我是教师我光荣”“我的课堂我管理”“我的言行我负责”,守好教师的“一段渠”,种好教学的“责任田”。

教改还对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杜绝穿拖鞋上课?如何让学生吃完食品再进教室?如何保证多媒体效果?如何用好教室空调?如何让同学们第一时间拿到教材?如何劝解同学们爱护教室公物?

显然,只有各个部门、各个学院,全员参与、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才能使教改爬坡上进、行稳致远,最终达成“三全育全人”之目标。

副校长吴平对听课涉及的相关内容均一一详细记录,她表示,教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维度考虑,从第一课怎么讲,到平时怎么讲,再到形成讲好课的长效机制,这对推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十分必要。

校党委书记高翅指出,要坚持“本科为本”,明确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教改要从课堂抓起,好的课堂就像好的乐章,旋律、节奏、和声俱佳。

教育,兹事体大。第一课已经开好了头,以后如何做到课课如此,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