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迎新是大学的第一堂育人课(2)

核心提示: 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虽然还未正式开课,但从迎新这一刻开始,育人这门“大课”已悄然开讲。

迎新无“闲时”,时时皆育人

迎新的三天,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一场从早到晚的战役。

“最晚的一班大巴车发车是晚上九点半,所以有些新生晚上十点多才能到学校。”动科1801班下班王珂说。她说,有些新生来得比较早,所以迎新工作从27日就已经开始了。“暑假我就已经和新生们取得了联系,我们也是从暑假就开始提醒新生为新学期开学的各项工作做准备了。”

不惟如此,早在8月25日,各个学院的同学们就早早来校,为学弟学妹们打扫宿舍,床板用水洗、地砖用手擦,小到每个死角、细到每颗螺钉,为新生创设最为舒适的环境。事实上,学姐学长为学弟学妹打扫宿舍,已经坚持了若干年。

从新生踏上迎新大巴开始,车上的志愿者就会抓紧时间,像导游一般,为新生介绍校园的办学历史、优势学科、占地面积及校园环境等,到校联系到自己的志愿者后,志愿者会引领新生和家长参观校园,给他们介绍学校的各个区域及功能。

2018.8.28校内迎新(学通社记者 彭韵菲 摄)-23

实际上,不仅是迎新的这三天,暑假期间,学校宿管中心就已经开始为新生的入住积极准备。据介绍,2018年是宿管中心工作量最大的一年。其中,博园宿舍区1、2、4、5、6、7、10、11栋进行了家具的修缮和更换,博园8、9栋加装卫生间,为共计11栋荟园宿舍区进行了楼道和宿舍内贴瓷砖。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在暑假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宿管中心还为每栋楼安排了楼管人员,解决例如床板需要修护等突发问题。就在迎新过程中,宿管负责人还会实时解决同学们在QQ群线上反馈的问题,确保立即高效解决住宿问题。

“迎新过程就是一间没有讲台的教室,我们就是不上讲台的老师。我们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只要能为他们解决好问题,我们就有收获。”后勤集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把服务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将理想信念与价值信念传递给学生们,就是在育人。“过年的时候学生还会给我们发短信拜年,我觉得这就达到了育人的效果,也实现了我们自身工作的价值。”

迎新无“闲处”,处处皆育人

无论是“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喷绘墙,还是校内各处文化景观,或者是送到每一位新生手中的“新生大礼包”,育人的思想常见于校园的每一处。

新建立的更富文化气息的路牌,为校庆特别定制的帐篷及文化衫,入学前的安全教育及测试,后期计划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及校园内的名人雕塑,120周年校庆的各种艺术展示,修葺一新的校园建筑……这样的设计,就是让新生记住华农的风物,感受这所学校的厚重。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校门还未完工,但在8月26日便拆下了脚手架,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想让新生进校第一眼就能看到校门口“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让他们领略学校的办学文化和精神特质。

2018.8.28校内迎新(学通社记者 彭韵菲 摄)-9
                                      (学通社记者 彭韵菲 摄)

“志愿者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些校外志愿者午休只能趴在桌子上,让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学工处迎新负责老师说,“迎新的这三天里,这样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和老师比比皆是,不同职能部门共同奉献营造出的温馨氛围,这样的场景是给新生们的第一印象,也是给他们的第一节育人课。”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服务对象也在变,但不变的是学校用心、用情、用力的热情和责任,和迎新工作带来的教育功能和属性。

处处皆是育人,这也感化了育人者本身和迎新的学生队伍。

学工处迎新负责人感慨,迎新这堂育人课,不止是给新生们的一课,也是给老师、学生干部和志愿者们的一课,迎新工作让老师深入了解的学生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更是培养了志愿者们吃苦耐劳、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和爱校、荣校的精神品质。

迎新这节育人课,还会延续下去。

(作者:学通社记者 梅晴航  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