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路上】我校“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赴宜昌市猇亭区开展禁毒社会实践

核心提示: 7月23至29日,我校2018年“三下乡”国家级团队——“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开展禁毒宣教和专项调研社会实践。

南湖网讯(通讯员 付洋洋 冯奎)7月23至29日,我校2018年“三下乡”国家级团队——“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开展禁毒宣教和专项调研社会实践。

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携手共筑禁毒长城

7月25日上午,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慕佳与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王豹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在戒毒所举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上,团队成员将之前在校内募集到的书籍捐赠给戒毒人员,戒毒人员代表表达了对理学院师生的感谢,并现身说法,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拥有成功事业、美满家庭的人变成一个整日如幽灵般用毒品麻醉身心的人。他谈到,毒品消磨了他的意识,使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但在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的帮助关心下,重新唤醒了他颓废已久的心,自那以后,他积极参加各种矫正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各种学习课堂,积极锻炼身体,争取早日戒毒成功,回归社会。

随后,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慕佳讲话并为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杨文华授牌。她首先简要介绍华中农业大学“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的成长历程,指出此次与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是“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取得新的突破和实现新的跨越,进而推动我校禁毒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升级。

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王豹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谈到毒品危害巨大,吸毒家破人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来宜昌市猇亭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社会实践,能够使戒毒人员得到温暖,增强他们成功戒毒、回归社会的信心,希望队员们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的禁毒最新形势、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形成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禁毒经验。

关爱戒毒人员,点亮生命明灯

7月24日,团队成员深入宜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和戒毒人员的日常,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到戒毒共分为脱毒治疗、心理戒毒和社会回归三个阶段,脱毒治疗中的心理治疗在整个戒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观之后,队员们在戒毒所团体心理辅导教室为200余名戒毒人员进行禁毒知识宣讲。整场活动,戒毒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认真做笔记。一名戒毒人员在活动结束后讲到:“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什么书,更别谈对毒品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要是当时对于毒品的危害有所了解,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7月25日下午,实践团队为戒毒人员带来团体心理辅导游戏,戒毒人员从一开始的面无表情、默不作声到后面的开怀大笑,与同伴大声交谈。7月26日下午,团队成员对9名戒毒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为开学后对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收集鲜活素材。9名戒毒人员在访谈中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开始吸毒、毒品给他们自身及家庭带来的伤害,在访谈结束时,再三告诫团队成员,一定要吸取他们的惨痛教训,珍惜生命,坚决对毒品说不。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抵制毒品氛围

实践期间,我校“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成员还在宜昌市猇亭区古老背街办辖区、猇亭区司法局、湖北银行猇亭区支行和宜昌东站派出所的支持帮助下,先后到古老背街办桐岭新村社区、七里新村社区、桃子冲社区、猇亭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教育课堂、湖北银行猇亭区支行服务大厅和宜昌市东站候车大厅等地对普通市民和社区服刑人员发放禁毒宣传手册,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撕下毒品面纱”“禁毒智多星”抽奖问答、“毒品模型我来辨”等禁毒知识普及和禁毒政策法规宣讲活动,从而提高市民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意识和能力,让禁毒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中。

团队成员龚士静参加完此次禁毒社会实践,在日记本上写到:“大部分民众现阶段对于毒品的了解程度只停留在一个初步阶段,对于禁毒、防毒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开展禁毒宣教活动的责任与意义重大。”

据悉,自2015年至今,“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禁毒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发动大学生的力量在社会广泛开展禁毒宣教和专项调研,构建起了校园——戒毒所——社区三位一体的禁毒志愿服务网络,构筑起了一道禁毒“爱的长城”。

审核人:常慕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魏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