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张俊飚 张露:切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核心提示: 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张俊飚教授、张露副教授的文章《切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再次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与总要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湖北是农业大省,运用重大举措来切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战略实施,不仅是增强我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役的关键路径。虽然“五个振兴”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相互耦合并形成了一个互为关联、联系紧密、逻辑清晰的有机整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

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再次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与总要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湖北是农业大省,运用重大举措来切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战略实施,不仅是增强我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役的关键路径。虽然“五个振兴”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相互耦合并形成了一个互为关联、联系紧密、逻辑清晰的有机整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

依托产业振兴方略,构建高效合理的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枢纽和基石,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实施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来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目标。一要确保生产稳定: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功能,深度开发农机装备与种业等现代科技创新的增产潜力,夯实粮食基础生产能力。二要发展外向型农业:以“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按照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总体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谋划“大农业”的区域布局,扩大农业的国际影响力。三要推动产业融合: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体系,延伸产业链并努力实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同时,打破农产品流通壁垒,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虽农业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均匀,应加快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补足水利建设的短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在巩固和提升粮食、蔬菜、生猪、水产四个传统的千亿元产业基础上,利用地域和品牌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促进油菜、柑橘、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品的产业发展,使地域特色资源的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开发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兴旺发展。

强化人才振兴支撑作用,促进人才队伍繁荣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队伍振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其现实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情系农业、心向农村、熟谙农业知识、热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一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的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还要发掘并保护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二要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利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类政策,通过提升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通过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和人生价值实现平台,实现“梧桐引凤”“以才聚才”,不断强化人才“集聚效应”,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三要构建“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价值认同氛围:对于愿意从事农业、进入农村和热心“三农”工作的人,不仅要在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上向他们倾斜,不断提高并充分保障他们的各类权益,而且要在社会价值认同的导向上,形成“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环境氛围,让一切参与“三农”工作的、尤其是年轻人才感觉到身份的自豪和事业的荣耀。这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坚实基础,也能够预示出乡村振兴的未来景观。立足湖北“惟楚有才”的传统环境,依托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其所培养的数量庞大的各类近农涉农专业人才,不断创新“人才振兴”模式,打造“人才振兴”示范样板,形成诸如“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之湖北经验,进而利用湖北南北过渡和东西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将湖北“人才振兴”的经验传播出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湖北智慧。

推进文化振兴繁荣,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乡村文化式微不仅会造成传统文化流失,还会产生严重的道德水准下降等系列问题,因此繁荣和振兴乡村文化更多的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层次上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一要在扬弃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予以坚决摒弃,而对根植于优秀农耕文明中的乡土人文、古风精神、礼尚道德则应该发扬光大,并将其充分融入到乡村教育、民风家风、村规民约的建设中,与此同时保护和继承好传统村落、建筑、民俗等优秀文化遗产。二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内涵丰富的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活动室以及文化工作团体,创新并提供和传播优秀的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和家庭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陋风陋习,打击恶劣行为。三要鼓励新时代下的文化创新:支持文艺工作者以农村为创作天地,创作优秀“三农”题材作品,同时鼓励农民成立文化互助小组,培植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文明。湖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红色文化与荆楚文明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是全国少有的优质资源。因此,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与自身的历史特色相联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地区的精神风貌;通过打造和修复文化名村、历史小镇、红色遗迹等文化要素和村镇村落,辐射并拉动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通过文化振兴来实现文化繁荣。

着力推进生态振兴,坚守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底线

把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好和保护好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的必经之路。一要坚决贯彻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调整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与清洁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与管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二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自然与生态资源开发,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确保资源开发后的生态修复措施切实可行,同步跟踪和监测生态修复的实施进展,确保“青山绿水”常在。三要发挥农业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将农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现,探索更多高附加值、多产业链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同步与良性互动。湖北地处长江、汉江的中下游地区,又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具有经济开发利用的天时地利优势,但在利用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开发,尤其是在流域环境的治理上,必须综合施策、科学用力,目前的重点是加强“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的有效落地,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重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极具特色的诸如“鱼虾稻共生”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使农业经济与生态振兴等多元目标的有机结合。

增强组织振兴力度,改革和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任何战略与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有效落地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工作,乡村治理体系和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一要优化基层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干部任用体制改革,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核,理清管理部门各方权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二要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按照法治要求,确立以法律为一切组织管理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湖北农业人口众多,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尤为重要。通过多年以来农村基层的廉政建设,基层组织的能力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形成了诸如“红色头雁”等优秀基层组织与“驻村第一书记”等骨干队伍的优秀品牌,但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乡村组织振兴将无疑显得更加迫切,必须切实推进。

古人云: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标。乡村振兴不仅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略路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还指出,要“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高屋建瓴地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基本策略,即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稳步推进,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丰富。我省也应当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五个振兴”,创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机会,真正让湖北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本文作者 张俊飚 张露 分别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