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创新创业 > 正文

基层就业华农人:不负青春 负重前行

核心提示: 4月20日至21日,“最美基层华农人”校友事迹分享会举办,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校友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身处基层的感受。

陈世伟
陈世伟在分享自己的经历(供图 张晓濛

南湖网讯(通讯员 王紫琳 刘伟)4月20日至21日,“最美基层华农人”校友事迹分享会在人文楼M115举行。分享会由我校党委学工部与校团委主办,植科、经管、公管、工学、外语、食科、信息、理学八院共同承办,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校友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身处基层的感受。

胡锦浩:不忘初心,不愧选择

活动开始,来自公管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2017届毕业生胡锦浩首先发言,他作为一名选调生,被分配到湖北省十堰市工作。他围绕“信访”这一工作实例,分享了自己工作时感受。“如果上访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你的工作产生怀疑。”胡锦浩认为,这是信访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关,也是令自己最心酸的地方。通过安抚情绪,解释原因,及时上报的方式,胡锦浩在摸索中逐渐掌握了与群众交流的方法。

“相比较参加工作前,自己对待事务的决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胡锦浩坦言,基层工作压力大,事务多,但是基层也是燃烧激情、放飞梦想之地,为人民干实事,这是他最初的心愿。胡锦浩提到曾经帮助农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看到农民工感激的神情,他充分感受到了工作的自豪感,也激励着他在基层生根发芽的意愿。

莫德松:珍惜现在,勇追未来

来自工学院的机械自动化专业14级学生莫德松,在15至17年赴贵州做消防兵,他从自己的新兵营生活讲起,围绕部队中发生的两件小事叠被子与用餐,先后阐述了军队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在看待“消防兵”这一工作时表示:“消防兵没有演习,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实战。如果自己能力不足,那么别说救人,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

然而实际的任务比想象中艰难得多,要在各种危急情况下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例如救援群众,搬运尸体,撤离危险品。这些皆需脚踏实地,毫不懈怠。在谈及工作的意义时,莫德松认为,消防兵只是中国部队的一个缩影,在中国还有无数像消防兵一样的人在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保卫国家的疆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他们而言,这些都是值得的。

陈世伟:拒绝安逸,负重前行

2013年,就读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陈世伟第一次走进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一年后,这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参军。

“我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他说,“这个梦想曾在高中毕业的体检和家人的阻拦下停滞过,但最终还是在我的坚持下成了真。我想当兵,想去祖国最需要我们的边疆和基层,我不想在本该吃苦的时候享受安闲。”

陈世伟所在的兵团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每至冬天,北风呼啸,大雪封路。新兵的十公里拉练常常便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为了不耽误连队成绩,他的战友曾经在脚踩钉子的情况下硬生生忍住跑完了全程。这件事情给他了极大的震撼。两年的军人生活,教会他吃苦、知足和责任。

两年后,结束服役的他现就读于我校农林经济管理2015级。他坦言,当兵的经历对自己性格有很大的改变。即使在大学里,他也养成了早睡早起、整理内务的习惯。他也习惯把要解决的事情列在纸上,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解决,完成一个事情就在后面打勾。“做事的条理性,是军队教给我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未后悔过当兵。一个强盛的国家,必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军队是国家的脊梁,而我愿意成为军队的脊梁。”宣讲台上,他目光坚毅,“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李权朝:不负青春,扎根基层

2014年,就读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权朝成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第一批学员,两年后,大学毕业的他以选调生的身份成为了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洋梓镇的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

“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生活里都是写材料、加班……休息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休息的。”他苦中作乐地开玩笑讲。

在洋梓镇基层,李权朝负责过党建宣传、国土城建等工作。这些与他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工作曾是他基层工作的最大困难。然而身为华农人,在母校“勤读立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影响下,他以坚韧的意志和敏而好学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

去年八月,长江流域主汛期到来,为了防洪防汛,他直接住在了负责的堤坝上;年关寒潮来势凶猛,他走乡入户为群众调节医保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镇八十多个对口项目他亲力亲为,展现了身为基层公务员的责任和担当。

他表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大多数都是多面手。“有人叫我们三土干部,我觉得这个称号很好。我是一名华农人,土里来土里去,来自群众并直面群众。只有这样,我才深刻地觉得不负青春。”

审核人:陈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马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