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华中农业大学学研产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每个本科生都有一块“责任田”

核心提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农业高等教育中的“难题”,如何破解学科专业与行业“两张皮”现象?近年来,华中农大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育人新机制,将学校、研究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与育人要素共享、互补、互动,通过校企地合作育人、全程育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刘涛 毛军刚)近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田里,一群头戴草帽的年轻人正拎着水桶拿着农具,浇水、除草、埋头记录,他们都是正在上“三田三早”实验课的华中农大大二学生。在这一大片试验田里,每个本科生都有一块不少于30平方米的“责任田”,用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实践训练。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农业高等教育中的“难题”,如何破解学科专业与行业“两张皮”现象?近年来,华中农大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育人新机制,将学校、研究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与育人要素共享、互补、互动,通过校企地合作育人、全程育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距学校200公里外的湖北省武穴市花桥实验基地,另一群本科生在更大的田地里进行着双季稻种植科研实习,他们需要用8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次课堂实践。

正在读大四的农学专业学生洪哲源,向记者回忆起在武穴实习的日子:学校和当地企业协同在花桥进行“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以及新型缓释肥料的普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行业先进技术带入课堂,学生们在老师和基地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专业与行业生产结合起来……

“学校提供的大田生产经验平台,让我们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洪哲源说。

除了科研主导型的武穴模式,华中农大的学生们还能进一步体验政府主导型的赣南模式。

去年暑假,该校园艺专业学生吴迪和多名同学组成团队,在产业岗位科学家祁春节教授的带领下,赴革命老区赣南赣州柑橘科学研究所以及信丰县、寻乌县、安远县等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受到黄龙病害的影响,赣南脐橙产量减少,价格却提升了,果农总的来看没有亏损。另外,各级政府对黄龙病也有补助,如信丰是每棵补助15元,其中5元为砍伐工资,10元为恢复生产补贴……”吴迪兴奋地告诉记者,“如果光坐在教室里啃书本,是无法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

“我们以国家扶贫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赣南老区产业资源,通过产业岗位科学家带领学生开展乡土实践,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多学科专业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培植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从而实现‘专业+产业’协同创新育人。”华中农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说。

为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华中农大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摸索出企业主导型的扬翔模式。该校与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践基地、就业基地和省级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等校企人才培养实验区,发展“专业+企业”共同体。

“‘共同体’满足了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还能让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同台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教授陈焕春说,“在这种框架下,教师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教学科研,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生产问题能力;企业生产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共定实习内容,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促进专业与企业无缝对接。”

如今,华中农大育人“试验田”在1500公里外的广西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