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扶贫网】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精准扶贫湖北建始县

核心提示: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 8 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华中农业大学 2012 年 11 月开始参与定点扶贫建始县。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 8 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华中农业大学 2012 年 11 月开始参与定点扶贫建始县。为完成定点扶贫任务,学校与建始县人民政府联合制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在促进高校与地方优势融合中,逐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 “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充分肯定了该校定点扶贫工作,并对该校助推建始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领导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2014 年 12 月 2 日至 4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姚江林带队来建始,进一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图1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等在建始县考察猕猴桃产业

2016 年 1 月 5 日至 6 日,时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带领傅廷栋、谢从华、徐跃进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及校友企业家来建始,敲定长远帮扶目标、任务及规划,把定点扶贫工作引向深入。

图2华中农业大学赴建始县定点扶贫推进会

2016 年 4 月 19 日,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周承早等校领导先后赴建始(见图3),与恩施州、建始县等政府部门进行座谈,看望慰问学校驻县挂职干部,检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建始县扶贫办主任也多次到学校商议落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计划的各项任务。

图3 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实地调研产业情况

二、明确扶贫思路,建立保障机制

因地制宜,瞄准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产业,组建相关应用学科专家团队,设立产业攻关项目,搭建专家团队和“靶向产业”之间的联系,为“靶向”产业注入科技元素,助推产业发展。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既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实现扩大产业规模,建立产业品牌,提升产业效益的综合目的,又以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进入产业链条,将产业发展受益面向在册贫困人口覆盖,实现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目标。

“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诸要素中,明确“靶向”产业是基础,组建专家团队是核心,设立产业攻关项目是保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是关键,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是有效途径,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是目标。

明确了“六个一”产业扶贫思路后,该校从建立机制入手,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了校地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两次工作推进会,校地主要领导亲临一线,聚焦重点,解决扶贫过程存的困难与问题,推动工作。

二是建立了“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首席专家负责”的扶贫工作组织机制,强调以企业为载体,发挥落地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和首席责任专家的核心作用。

三是,学校建立了以挂职干部为载体的工作保障机制,挂职干部在全职服务地方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集成学校优质智力要素,对接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目前,学校选派有挂职科技副县长 1 人、挂职团县委副书记 1 人、挂职农业局副局长 1 人、挂职畜牧局副局长 1 人,并向业州镇代陈沟村派驻了第一书记。

该校按照《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 年)》,还建立了相关配套机制。2013 年 11 月 5 日,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献龙一行来到建始县双寨子村,为该村“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授牌(见图 4)。据了解双寨子村是恩施州首个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2014 年 11 月 3 日,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名家(见图 5)一行就定点扶贫工作与该县进行再次对接,派驻建始县的挂职干部也一同达到此次来建始县挂职的两名干部周继荣、陈华伟将分别担任建始县科技副县长和团县委副书记。

三、围绕“六个一”和 11 个“靶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

1.深入调研磋商,精准选择扶贫产业。

学校针对建始山区县农业资源特点,以建始县优势特色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校县双方共同组织技术力量,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多轮校地磋商,最终选取贫困人口覆盖面广的魔芋、玉米、景阳鸡、猕猴桃、高山蔬菜、枸杞、茶叶、冷水鱼、甜柿、饲料油菜、农产品加工等 11 个特色产业作为主要对象,实施产业精准培植。

2.组建专家团队,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围绕 11 个“靶向”产业,学校组建了 11 支科技服务团队。科技服务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从育种(种苗)、生产(养殖)、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营养(肥料、饲料)等产业环节配备团队成员,并要求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甘于奉献,善于做群众工作。学校要求科技服务团队每年指定一名专家作为联络员派驻建始县,实地调查了解产业状况,实时提供科技支撑;要求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现场示范;要求科技服务团队开展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的培训工作,为当地培养一批以特色产业人才、农业局和乡镇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为主体的致富领头雁。

3.设立攻关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效率。

针对制约 11 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学校设立产业攻关项目,开展科技攻关,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效率。2013 年以来,学校先后设立产业攻关项目 16 项,每项 30 万元,连续支持三年,先后解决了景阳鸡疫病、猕猴桃溃疡病等产业发展顽疾;引进了高山蔬菜、玉米、饲料油菜等新品种 20 余个;“高山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新模式”、“甜柿栽培技术体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体系”、“枸杞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等一批适用技术得以推广。

4.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领航员。

围绕 “靶向”产业,依托科技服务团队支持小微企业做实做大做强,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学校先后与湖北花果山实业有限公司、恩施炜丰茶业有限公司、建始祥丰农牧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科技帮扶协议,建立了建始祥丰农牧公司陈焕春院士工作站等 9 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选派 9 名科技特派员进驻服务,积极打造产业发展领航员。在学校的科技支撑下,定点帮扶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10 项,获批科技项目 7 项。

5.组建专业合作社,辐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学校积极协助建始县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覆盖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人口,实施“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方式。经过努力,魔芋、景阳鸡、茶叶、高山蔬菜等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与多家专业合作社共建基地,订单生产和定向收购的产销协同。各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吸纳贫困人口进入产业链条,将产业发展受益面向在册贫困人口覆盖,辐射带动贫困户或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如:该校高山蔬菜科技服务团队重点支持的湖北鑫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果蔬专业合作社 9 个、家庭农场 20 个,产业发展受益面覆盖 2866 户。

6.围绕 11 个“靶向”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实施“湖北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蔡礼鸿教授多次赴建始调研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以及猕猴桃专用肥施用效果;指导新建园和多年生园前期管理;编写《建始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20余万字);专程赴新西兰考察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并据此向建始县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开展田间技术培训工作(见图 6,图 7)。

(2 )实施“强优势玉米新品种‘华玉 11 号’选育与推广”项目。刘永忠研究员团队积极开展选育品种华玉 11、双玉 919、华玉 12、华玉 13 示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面积 6 万亩。

(3 )实施“建始县茶叶(乌龙茶)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示范”项目。周继荣高级工程师指导恩施炜丰富硒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高坪建立的有机茶基地获得欧盟有机颁证;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1 项;指导公司生产茶样,参加恩施州“茶王赛”,乌龙茶和红茶均获金奖。指导马坡玉毫茶叶公司开发出老鹰茶系列产品,初步建立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企业需要,初步开发出桂花香型绿茶产品。

(4 )实施“建始县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构建与示范”项目。徐跃进教授团队帮助恩施鑫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长梁乡 600m 海拔处建立了 500 亩的低山辣椒(早熟尖长辣椒)基地,在花坪镇的落坪村、火田槽村等村及高坪镇分别建立了 2 个高山辣椒生产基地(青椒基地 3000 亩、红椒基地 600 亩)以及 1个 500 亩的高山茄子基地、1 个 500 亩的南瓜基地(图 9 是 2015 年 10 月 10 日,蔬菜专家徐跃进教授深入建始县精准扶贫户田间地头,了解引进的蜜本南瓜种植情况);协助公司引进蔬菜新品种 20 个,分别在 600m、800m、1000m、1200m 的海拔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优良品种 9 个;帮助公司推广了猕猴桃间作套种辣椒、魔芋套种辣椒的高产高效生产新模式,推广种植面积 3000 亩(亩增辣椒 5000 斤,亩增纯收入 1500-2000 元),开发了核桃间作套种茄子(亩增纯收入1500 元)、核桃间作套种南瓜(亩增纯收入 1500-3000 元)、核桃间作套种小香葱(亩增纯收入 2000-3000 元)等新模式;加强技术咨询与现场技术培训指导,累计培训干部学员 60 人次,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 360 多人次,发放技术小册子1050 份。

(5)实施“魔芋高吸水性纤维及应用”项目。李斌教授团队加强与恩施天天佳公司魔芋寡糖的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成功开发出魔芋寡糖添加型酸奶和魔芋寡糖月饼馅料,并指导公司在建始县建立了魔芋寡糖和酵素的健康体验店;继续推进魔芋飞粉酵母培养物的产业化,利用争取到的扶持项目资金365 万,协助企业对设备进行了考察、选型和购置工作,待安装调试完毕后即可生产性试运行;为公司企业宣传片的制作出谋划策,并积极参与拍摄;将新开发的阻氧防褐剂新产品在企业进行了中试,指导企业撰写了《无硫魔芋粉生产技术规范》。李斌教授团队还为湖北建始农泰产业有限公司引进魔芋高吸水纤维生产线提供咨询,帮助联系企业进行考察。

(6)实施“景阳鸡保种群的建立、遗传多样性评估及其特色基因的挖掘”项目。龚炎长教授团队通过选派研究生驻场、组织团队专家编写指南、开展技术培训等进一步巩固景阳鸡(图 10)产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农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完成景阳鸡金银羽自别雌雄技术研究,建立景阳鸡金银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父系、母系两个群体并各完成一个世代的选育;完成景阳鸡遗传多样性评估及保种群继代;编写《山区规模化生态土鸡养殖手册》(约 8 万字),对景阳鸡养殖户进行地方鸡生态养殖培训;协助开展景阳鸡产业的宣传、推介工作;帮助建始祥丰农牧公司与陈焕春院士联系,申报并获批建立院士工作站。

(7)实施“建始县猕猴桃果酒酿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李二虎副教授和田焕章高级工程师先后完成了建始县 4 个猕猴桃主栽品种,金桃、海沃德、金魁和红阳的鲜果原料、果实外观指标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筛选出了适宜果酒加工的原料品种及特征,确立了猕猴桃果酒加工工艺,并开发出具有猕猴桃健康因子的配置酒和猕猴桃全果果汁饮品各一种,申请发明专利 1 项,还指导恩施硒姑娘酒业有限公司(图 11)完成了发酵酒和配制酒生产线建设,目前两条生产线已开始生产。

(8)实施“现代甜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罗正荣教授团队自 2008 年开始在建始开展比较系统进行甜柿(见图 12)的品种引进、筛选与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已新定植 7200 亩,大树高接换种 50000 余株,合作建设苗木繁育基地 1 个(业州镇寨坡村),轻简化田间管理技术示范园 1 个(红岩寺镇蒿坝村)和标准化建园基地 1 个(红岩寺镇桃园村)。2015 年,罗正荣教授团队通过常规杂交与幼胚抢救培养、无根试管苗嫩枝高接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有机结合,已获杂交新种质 2 个;新引进早熟完全甜柿新品种 1 个,并已在红岩寺镇蒿坝村完成高接;因地制宜开发出控制生理落果技术、简化修剪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肥料管理技术、果实长期保脆技术,该技术体系已经在建始县3 个代表性基地完成一个周期的试验与示范;完成 2 个苗木繁育基地试验示范,形成了年产 10 万株的年生产能力;合作申报湖北省地方标准“‘阳丰’甜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获得批准;开展现场技术服务 3 次,培训果农 200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200 余份。

(9 )实施“建始县富硒冷水鱼生态养殖研究”项目。张学振教授团队指导恩施州国硒冷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科研项目 2 项,获批经费 50 万元;扩大冷水鱼养殖规模,新增养殖水泥池 10 口,新增面积 3000m2 ;改进养殖用水进水管理,建设蓄水池,解决阴雨天进水浑浊不利于鱼类生长的问题;引进三文鱼、金鳟、虹鳟、中华鲟等冷水鱼种苗 25 万多尾;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加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逐步摸索出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冷水鱼的放养密度及投喂策略,强化渔用工具的管理(如网具选择、工具消毒等);指导研究生对公司养殖的三文鱼肌肉品质进行评估研究,积极打造富硒冷水鱼品牌。

( 10 )实施“建始县特色枸杞资源挖掘、规范化种植及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项目。王沫教授团队指导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见图 13)申报科研项目 4项,获批科研经费 45 万元;对枸杞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及利用,共收集到 7 个野生枸杞资源;开展了枸杞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枸杞病虫发生流行规律观察等工作;刘睿教授对枸杞珍酒营养成分、特征香气成分以及功效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设立了枸杞研究所。

( 11 )实施“建始县特色作物减肥增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赵竹青教授研究团队对 10 个种植大户的葡萄属性、种植面积、种植模式、施肥模式、经济效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 3 个大户进行新型肥料施用示范指导,并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土肥站、建始农业局及当地农技服务站等领导和当地种植户举行了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对新型肥料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赵竹青教授还组织花坪镇 40 名种植大户对葡萄种植技术、葡萄施肥技术和葡萄管理技术进行宣讲,推动葡萄栽培的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实现关口葡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生产目标。

四、“六个一”模式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1.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农民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四年来,学校坚持以举校体制,统筹多方资源,实施“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成功促成了魔芋、猕猴桃茶叶、玉米和高山蔬菜等 5 个过亿元的产业,景阳鸡等5 个过 2000 万元的产业。精准扶贫的 10 个产业新增产值 5.62 亿元,其中培育的 4 个新兴产业 2015 年产值达 2 亿元。2014 年建始县被评为湖北省农业发展进位“先进县”。(详见表 1)

通过实施“景阳鸡保种群的建立、遗传多样性评估及其特色基因的挖掘”产业攻关项目,建始景阳鸡疫病得到控制,成活率从不足 50%提高到 95%以上,“553”生态养殖技术大范围示范和推广,景阳鸡养殖规模逐年翻翻,2015 年达到60 万只,农民收入达 6000 万元。

通过实施“建始县茶叶(乌龙茶)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示范”产业攻关项目,茶叶成活率从 70%提高到 95%,产业基地通过中国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建立了建始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体系,建始金观音乌龙茶在全国影响力持续增加,“硒之泉”茶饮料投放市场,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重点产业之一。

通过实施“湖北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建始县猕猴桃果酒酿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产业攻关项目,猕猴桃栽培技术体系得以建立,猕猴桃溃疡病得到较好控制,猕猴桃果酒、果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开发成功,2015 年猕猴桃和猕猴桃果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2 亿元。

通过实施“建始县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构建与示范”产业攻关项目,建始山地蔬菜产业被列为全县推广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千户万家”计划。

通过引进并选用适用新品种,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新模式,建设出口基地等,促进了山地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点扶持的恩施鑫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从当初不到 500 万元迅速发展到 2015 年的 7800 万元,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

通过实施“建始县现代甜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产业攻关项目,因地制宜开发出的控制生理落果技术、简化修剪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肥料管理技术、果实长期保脆技术的甜柿栽培技术体系,甜柿种植面积快速扩大,2015 年达到 10000 亩,产值达到 4000 万元。

通过实施“魔芋高吸水性纤维及应用”产业攻关项目,在魔芋软腐病防控、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魔芋低硫烘烤技术研发、魔芋酸奶研制、魔芋飞粉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2015 年魔芋产业综合产值达 3 亿元。

通过实施“强优势玉米新品种“华玉 11 号”选育与推广产业攻关项目,选育品种华玉 11、双玉 919、华玉 12、华玉 13,累计推广面积 6 万亩,每亩增收约 500元,带动农民实际增收 3000 万元左右。

通过实施“建始县特色枸杞资源挖掘、规范化种植及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产业攻关项目,通过开展枸杞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快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2015 年产值达到 3000 万元。

通过实施“建始县富硒冷水鱼生态养殖研究”产业攻关项目,扩大了冷水鱼养殖规模,引进了新的种苗,改善了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恩施州国硒冷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长为全省著名富硒水产品企业,2015 年产值达 2300 万元。

2.龙头企业渐行渐强,有力支撑“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在与该校科技服务团队的合作中,企业切切实实尝到了科技元素的甜味,企业发展形成了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观念转变,由特色资源驱动向创新能力驱动的驱动模式转变,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 年,建始县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数居全州前列,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 GDP 增加值位列恩施州第二位。四年来,在产业帮扶的积极牵引下,建始县11759户共41276人脱贫,其中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脱贫30082人(详情见表2)”

五、“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启迪

由于我国大多数贫困县属山区贫困县,与湖北省建始县类似,因地形限制,农业产业难以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多参差不齐;因贫困人口分散,产业难以组织。但该校在建始县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表明,“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可以有效地破解山区贫困县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诸多限制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大别山片区、幕阜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区乃至全国其他贫困区域,也可以选择若干特色农业产业,按照“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造福一方百姓。(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 华中农业大学 胡银根 供稿)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