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2017研究生学术年会拉开帷幕

核心提示: 11月13日,我校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拉开帷幕。副校长姚江林出席大会并致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结合个人经历和经验与研究生畅谈科研训练与科学研究。

南湖网讯(通讯员 王育瑶 于元芬)11月13日,我校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在综合楼501报告厅拉开帷幕。副校长姚江林出席大会并致辞,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学工部、国际学院、校团委、研究生院、研工部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老师,各学院领导、老师、研究生代表及来自湖北省学联及相关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结合个人经历和经验与研究生畅谈科研训练与科学研究,向在场的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

副校长姚江林开幕致辞(供图李巍峰)
姚江林开幕致辞

姚江林指出,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延承“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主题,旨在砥砺广大研究生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科学道德,恪守学术规范,潜心科研、锐意创新,扩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中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支撑”,他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研究生应该不断培养、提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对研究生提出三点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在追求学术真理中不断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在探索新知中不断进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勤于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高。姚江林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深入生产一线,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和新发现,通过实践促进自己的学术研究,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

桂建芳院士做主题报告(王瑶)

桂建芳院士做主题报告(供图 李巍峰 王瑶

随后桂建芳院士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桂建芳自1982年读研,发表论文390余篇,SCI论文近220篇。回顾近35年的科研之路,桂建芳认为“笨鸟先飞是提前进入角色的关键”。正是从武大读研到科研所工作期间的“笨鸟先飞”、潜心科研,让他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并于1989年成为水生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谈到当下研究生的科研现状,桂建芳提出在选好题、做好科研的前提下,“好论文要尽可能发好期刊,适时出版专著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节点,高水平论文是进步的开端和通向高端的阶梯”。结合水产育种,桂建芳说到 :“理想的研究对象是水产育种的关键,持之以恒的基础探索则是成果走向应用的途径。”在他眼中,银鲫鱼、黄颡鱼虽为寻常的鱼,却具有非同寻常的研究特性,他从其遗传特征和生殖方式等遗传基础角度出发,理论推动应用,成功搭建起鱼类遗传育种从基础到应用之桥。目前,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的时代主题,身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强调行业需求既是专家产生的动力又是专家的责任,每位科研人员都应为促进行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专题报告后,桂建芳院士与在场的研究生同学进行了现场互动,他希望研究生同学们都能干一行、爱一行、攻一行、精一行,“笨鸟先飞、持之以恒”,做快乐的科研人。

据悉,我校研究生学术年会自2008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盛会。本届学术年会以研究生为主体对象,以南湖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希望之星”评选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同时进行,旨在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催生创新成果。

审核人:范金凤

附:副校长姚江林在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桂建芳院士,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年会今天正式开幕了,这是我校研究生的一次学术盛宴。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对本届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也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竭力中、奋斗中变为现实。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期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支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也为学校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发表收录的SCI论文为例,近几年我们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比例高达80%左右。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生同学们必将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要求我们不断培养、提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提几点建议。

第一,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在追求学术真理中不断进步。

培养科学精神,是研究生做好学术研究的第一课。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中所必备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弘扬科学精神,我们就要敬畏科学、崇信科学、发展科学。我想,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至少包括求实、求真、求新和执着。求实,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避免人云亦云;求真,要求我们维护真理,勇于质疑,反对弄虚作假;求新,要求我们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执着,要求我们矢志如一,耐得住寂寞。

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研究生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繁荣,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制定了学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及像交通法规一样的处理细则等文件,实行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今年9月,张启发院士为研究生新生上了开学第一课,就是希望大家恪守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大家要自觉学习、认真落实,在学术活动中,让每一个实验数据、每一篇研究论文都经得起质疑,受得住考验。希望大家弘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繁荣学术文化,共建华农学术家园。

第二,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在探索新知中不断进步。

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发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广大研究生要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勇担责任,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勇站鳌头,在学术研究中敢于探索与突破,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学术交流是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术交流,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思想相互碰撞,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广大研究生要养成学术交流的习惯,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互相切磋,相互启发,见贤思齐,善于传承,勇于创新,注重协同,在科研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勇攀科学高峰。

第三,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融入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高。

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唯一标准,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深入生产一线,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和新发现,在碰撞中发现新的火花,通过实践促进自己的学术研究,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

科技创新的目标是“顶天,立地,惠民”。11月1日,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服务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库平台,是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履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具体体现。我校研究生也要学农爱农,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行业发展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发挥所学所长,以丰厚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造福社会,为即将到来的华中农业大学“双甲子”生日献礼!更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已经开幕,在今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围绕着年会主题,会有很多研究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进展,还会有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和学者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我希望大家踊跃参与,细心聆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获。希望大家借助这个平台,交流学术心得,拓展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催生创新成果,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尽快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今天的创造是为了明天的贡献。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华农梦、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再努力……

最后,预祝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杨晨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