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做新时代辅导员,要在“四个爱”上下工夫

核心提示: 近日,校园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正在成为热潮,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武装!

近日,校园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正在成为热潮,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武装!有学者认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报告和党章一起学,现实和历史对比看,理论和实践关联想,思想和工作同步行,深以为然。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学习还应该有它遵循的基本逻辑和基本元点,那就是,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中国是进入了新时期还是新时代,爱永远都是教育事业最厚重、最鲜亮的底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如何爱却需要我们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等角度重新审视。新时代带来新任务,新任务提出提要求,新要求需要新作为,究竟如何爱才能成为几百个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陪伴者,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需要在“四个爱”上下工夫。

爱学生,要爱得真。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汇,整个报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贯穿统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解决当前“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的方法指引,赋予以人民为中心鲜明的时代内涵。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难发现,“人民至上”理念无处不在,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指出,“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可见,不管是做文艺创作,还是做其他任何一项工作,要想能够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就要始终将“热爱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印在心坎上,实践在行动中,落实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我们陪伴学生成长更是如此!爱学生,关键在于真挚,在于充满感情,满怀激情,在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爱学生爱得真,就是要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尊重多元,包容差异,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意义尊重的意义上平等对待;爱学生爱得真就是用现在的用户思维,走群众路线,学生在哪里,我们就要在哪里;爱学生爱得真就是要真正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在象牙塔里高扬。

爱学生,要爱得切。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二个切实体会就是报告贯穿始终的是“问题意识”的思想方法,整个报告“以问题为导向”的战略部署谋篇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曾鲜明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问题是开启思想之门的钥匙,这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过程,就是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过程。这种思想方法告诉我们,爱学生,要把握好一个“切”字。爱学生爱得切,就是要爱得切合实际,切中要害,切事而化。爱学生爱得切,就是要以敏感的问题意识弄清楚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呈现出的新特征,“为学生画一幅自画像”;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他们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聚焦学生“痛点”,“知道学生要什么”;就是要强烈的主动性和敏锐性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立足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知道给学生什么”;就是要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出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遵循思想政治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方法手段,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知道怎么给”。

爱学生,要爱得正。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第三个切身体会便是,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文化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自信的力量越来越被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文化、文化自信与民族繁荣、国家昌盛之间的密切关系,精辟论述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自信正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爱学生爱得正,就是基于这个正!爱学生爱得正,就是要在世界格局下强化中国概念、中国情怀,明确是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就是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中高扬文化建设主旋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近外媒盛赞中国90后,指出他们爱国自信,认为世界属于这一代人,但同时《驾驭大数据》也指出“青年大学生对对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评价呈现多样化,对政治事务参与意识比较薄弱,对理想人格的评价呈现出部分传统优秀品质的失落”,由此来看,爱学生爱得正,我们任重而道远。

爱学生,要爱得值。学习十九大报告,第四个切实体会来自于关键词“获得感”。这两年,“获得感”是高频词,它既是官方话语中的常见词,也是百姓口中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获得感”是由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利益与共享改革成果后产生的满足感与愉悦感,是一个有质感、有温度、有思想的暖心词,这次不出意外地出现在了十九大报告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提升获得感,老师同样也需要。如何提升呢?关键要看爱学生是否爱得有价值、有成绩,值当。爱学生爱得值,就要做到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这样老师自然感到有价值,体会到幸福感和满足感。爱学生爱得值,就是要围绕“如何才能获得”—“怎样才能获而有感”—“获得感怎样持续提升”这样的逻辑进路真心付出,让学生和自身提升获得感,而回到这个逻辑起点,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提升自我!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发扬改革创新、钉钉子和担当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敢于担当,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按照“四有”要求,真正成长为“党放心、学生认可喜爱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从事这份爱的事业,因为“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相信这句话会在更多老师心中激起共鸣!习总书记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幸运,那么希望我们的学生都是幸运的。

(本文作者系理学院副处级辅导员 祝鑫

责任编辑:胡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