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最美校友】刘金松:做个有侠义的“江湖人”

核心提示: 从20岁时学习“养猪”专业,到之后或无奈或喜悦的就业和创业过程,刘金松始终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下得去”,这样才能“上的来”,更应该能有深入一线的积极态度、从基层做起的坚定决心。

A5C591005270056EB0FF1E45B88AEA2F

七月,浙江长兴县,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的软软的。中午十二点,刘金松结束了一上午的年中总结会议,走出办公楼,沿着新建的厂房,急匆匆地赶往员工食堂,遇到刚用完餐的职工,还会亲切地打声招呼。

“我现在每天都过得特别的充实,白天工作,晚上除了应酬之外,睡前还会看看材料,处理一些公司琐碎的事宜。上学时,是为自己学,而现在,更多的出于对社会、家庭还有员工的责任。”刘金松吞了几口饭,又赶回会议室开始下午的会议,“这周末又没办法回杭州了,周六周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有一个‘江湖梦’”

1990年,成绩优异的刘金松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录取。对于安徽安庆一个偏远农村的农民们来说,每年能培养一个大学生本就不容易,得知刘金松要去农业大学还是学习动物营养的知识时,他们很不理解。“养猪还要学吗?不如跟我学好了。”甚至有村民这样戏谑。当时的刘金松,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求之焰,对于他人的不解或嘲笑,他选择一笑而过。

事实上,在大学里要学习的东西比养猪要复杂艰涩得多,也有用得多。刘金松疯狂地汲取知识,因为他知道,只有学到手的知识才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利器。事实也证明,他用所学到的知识成就了如今常人难及的事业。

大学里,担任班长的他经常和同学们谈人生、谈理想。“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出身农村,大家发愁的,无非是什么时候能在城里买得起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刘金松亦是如此,在进入社会之前,他只幻想着在某个粮食局做一名小小的科员,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按部就班地生活,直到退休,颐养天年。

199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彭健问他:“金松,毕业了,有什么理想?”他说:“我不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去买个青菜还得讨价还价。”就这样,他和一群毕业的同学,背着行囊,乘着铁皮无座火车来到浙江杭州。一入杭州,同学们便都东西去也,留他只身处在原地,“天地之大,哪里才是我的立身之所?”

初到民生药业添加剂分厂,虽然自己是大学生,工资发放是按照干部的体制,但一个月只能拿到160元,而当时的农民工工资已经达到一个月600百元。周末偶尔给自己加个餐,排骨面已经是最奢侈的食物了。工作六月,苦于没钱,他借了两千元,回家过年。

作为家中长子,两个弟弟的教育费用也需要他来承担,而这样的工资是没有办法满足家里的需要的,刘劲松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自己出去闯荡为好,“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江湖梦’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刘金松 惠嘉 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