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大学生新闻中心恳谈会:新角色 新媒介 新使命

核心提示: 9月21日下午,校党委宣传部召集大学生新闻中心所属6支队伍的主要学生骨干,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一次交流恳谈会。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刘华 姚妤婷)9月21日下午,校党委宣传部召集大学生新闻中心所属校学通社、南湖之声、新媒体中心、校史馆、信息部、南湖新闻网编辑团队共6支队伍的主要学生骨干,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一次交流恳谈会。

各团队负责人就如何打造大学生新闻中心这个集体,学生团队应该在媒体融合中担当什么角色、完成什么新使命等问题进行讨论。

新媒体中心负责人吴奕涛表示,大学生新闻中心是一个新的集体,集结了全校优秀新闻人。他说:“一个人只能做事情,一群人才能干事业。我们应该做到组织有所呼,我们有所应,大家亲如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通社负责人赵德鸿认为,融媒体趋势下的学通社更要坚持与创新,引领各媒体,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我们的宣传既要理性,更要有情感,我们要用情感、用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真情实感去影响受众。”

就如何更好地打造大学生新闻中心,南湖之声负责人吴迪霖提出了建立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等办法,打通选拔、培养、使用环节。吴奕涛也表示,可以尝试打通大学生新闻中心内部各团队的供图和投稿渠道,所有作品和图片由大学生新闻中心共享。

李晓颖代表信息部发言。她说,信息部将从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心思细腻和洞察力敏锐、责任意识强等三个方面招募“三好”新人。信息部还会在“双一流”建设和大思政、大宣传格局下,打造有“谋划意识”、有“协作意识”、有“进取精神”、有“团队文化”的“四有”新集体。此外,她希望各团队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把大学生新闻中心建设好,使学校的宣传工作跟上“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并能在全国宣传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校史馆学生团队负责人张宗玄认为,各团队应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找机会互相参观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促进相互沟通理解,以期整合资源、通力合作。他表示:“明年就是华农120周年,党委宣传部下的各团队要勠力同心,一起为校庆做好宣传工作,校史馆也会积极参与其中,与大家相互配合,为宣传华农‘双甲子’风貌尽全力。”

南湖新闻网编辑代表柏佳曼就南湖新闻网接下来的发展提出看法。她将南湖新闻网比作新闻“加工厂”,要把关好每一篇校园新闻稿件。与此同时,南湖新闻网应当在充当新闻加工厂的同时慢慢向新闻生产者转移,提出质量更高的新闻策划,生产出有华农品质的新闻稿件。同时,在融媒体的趋势下,各团队之间应各司其职,加强交流。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楠用六个“高”概括了当前我校宣传工作的大环境:“自身高起点、师生高关注、校友高期待、社会高发展、媒体高效率、学校高水平”。她表示,虽然我校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们仍要认识到与一流高校之间的差距,努力做好华农“朋友圈”。冯楠就如何改变社会认知与学校实力的差距,提出了“六个转变”,即宣传重点从学生生活转变为学术生活,从学生视角转变为学校视角,从集体格局转变为世界格局,从关注活动转变为关注典型,从完成任务转变为达成效果,从熟人合作转变为世界合作。

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认真听取了各团队负责同学的发言,并肯定了大学生新闻中心近期的招新工作。他认为在招新工作中,各团队要积极寻找有相同理念与价值认同的“新力量”,同时,要拥有“包容心”,筛选人才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可以采用“相互推荐”的方式。此外,各团队要多鼓励大二、大三的同学加入,甚至是毕业班同学的到来,使团队更具实力。他还希望大学生新闻中心的同学要牢记“初心”,增强责任感、认同感、获得感,努力运用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介,更好地讲华农故事、传华农之道、抒华农情怀。

责任编辑:柏佳曼